读《1984》后内心的错乱
第三小组 通河小学 唐佩珺
最近在看乔治奥威尔的《1984》,看完之后内心感到很孤独,就好比是知道一个秘密却无法与他人分享,故不断推荐给周围友人。读书的过程很艰辛,很难像其他作品那样畅快淋漓并一气呵成地读完,但是这本绝对是值得深思细品并可常读常新的著作。
作者的写作时间是1948年,1984是作者描述的虚构时空,他用一种沉重、黑色、夸张、压抑的笔墨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的伦敦即文中所处的大洋邦被内党所掌控的时局,通过主人公温斯顿作为党的一员,一个仍有自知却无法逃脱内党控制的内党成员(这种控制不仅是行为外在的控制,更是精神的改造)这一路的心路历程可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书中的“战争是和平。”“自由是奴役。”“无知是力量。”三句看似可笑矛盾的句子,内在却能挖掘其深刻含义。
书中的《寡头集体领导的理论与实践》剖析深刻精辟,读来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受,以及之后奥布莱恩与温斯顿的洗脑改造更使全书的主旨思想达到了巅峰。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故摘录部分片段如下:
我们今天的战争可不一样,打得不是帝国的人马,而是自己的子民。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止侵略或侵略别人,而是保持现存的社会结构一成不变。因为既然一天到晚都有战争,就等于无战争了。
持久的和平就等于持久的战争,虽然大部分党员只是一知半解,但这就是党的口号“战争是和平”的精义所在了。
以以往的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看,阶级区分不但无可避免,而且绝对需要。不平等的制度是追求文明得付的代价。
寡头政治最稳定的基础是集体领导。从个人来讲,党员除了身边琐碎物品外,不能拥有任何东西。从集体来说,党拥有大洋邦的一切。
一个统治集体被推翻,只有四个可能性:国家被外国征服;管制不严,民众谋反;疏于防范,让强大而对现实不满的中等人集团做大,最后一个是失去自信,无心恋栈权力。这四个因素很少独立出现,通常都是并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任何统治集团如果能够防止上述四种问题发生,就可永远掌权。由此可见领导人的心态是党存亡的关键。
他们错了,没想到寡头政治的延续不靠父子相传那一套。寡头政治的真义不在于个人的私私相授,而是某种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的持久延续。只有等级结构保持不变,谁掌权无关紧要。
无产者可以享受知识自由——因为他们根本无知识可言。党员就不同,即使他们对鸡毛蒜皮的事稍持异见,党也不会放过。
党要历史怎么说,历史就怎么说。由此推算,我们可知历史历史虽然可以修改,但党从来没修改过历史。因时制宜的版本一创造成功后,这一版本就是历史,过去其他有关记载从不存在。党永远代表绝对真理,而绝对的真理只有一个面目。
党的信条是:清清醒醒地骗人,糊里糊涂地存真。
可以说,这部作品无论是放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或者说是政党)都具有现实参考意义。发现这部作品源于读了村上春树的《1Q84》,那是我的大爱,有感悟,有共鸣,有学习,有思考,后知村上的创作缘由是向乔治奥威尔的《1984》致敬,故特意买来拜读细品,文字果然字字珠玑,并再一次感受到村上创作《1Q84》的良苦用心,相比《1984》而言,无疑,村上把文字的构造得更加直白,剖析也更加具有创作时代背景的现实意义。同时,《1Q84》读到最后让读者看到的是爱与希望,这也是两本书的不同时景,不同作者所要表达的两种不同意境吧。
我的文字和思想太过稚嫩,无法表达这本书的精辟内涵,拙作纯属抛砖引玉,真心推荐这本书。
第三小组 通河小学 唐佩珺
最近在看乔治奥威尔的《1984》,看完之后内心感到很孤独,就好比是知道一个秘密却无法与他人分享,故不断推荐给周围友人。读书的过程很艰辛,很难像其他作品那样畅快淋漓并一气呵成地读完,但是这本绝对是值得深思细品并可常读常新的著作。
作者的写作时间是1948年,1984是作者描述的虚构时空,他用一种沉重、黑色、夸张、压抑的笔墨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的伦敦即文中所处的大洋邦被内党所掌控的时局,通过主人公温斯顿作为党的一员,一个仍有自知却无法逃脱内党控制的内党成员(这种控制不仅是行为外在的控制,更是精神的改造)这一路的心路历程可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书中的“战争是和平。”“自由是奴役。”“无知是力量。”三句看似可笑矛盾的句子,内在却能挖掘其深刻含义。
书中的《寡头集体领导的理论与实践》剖析深刻精辟,读来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受,以及之后奥布莱恩与温斯顿的洗脑改造更使全书的主旨思想达到了巅峰。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故摘录部分片段如下:
我们今天的战争可不一样,打得不是帝国的人马,而是自己的子民。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止侵略或侵略别人,而是保持现存的社会结构一成不变。因为既然一天到晚都有战争,就等于无战争了。
持久的和平就等于持久的战争,虽然大部分党员只是一知半解,但这就是党的口号“战争是和平”的精义所在了。
以以往的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看,阶级区分不但无可避免,而且绝对需要。不平等的制度是追求文明得付的代价。
寡头政治最稳定的基础是集体领导。从个人来讲,党员除了身边琐碎物品外,不能拥有任何东西。从集体来说,党拥有大洋邦的一切。
一个统治集体被推翻,只有四个可能性:国家被外国征服;管制不严,民众谋反;疏于防范,让强大而对现实不满的中等人集团做大,最后一个是失去自信,无心恋栈权力。这四个因素很少独立出现,通常都是并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任何统治集团如果能够防止上述四种问题发生,就可永远掌权。由此可见领导人的心态是党存亡的关键。
他们错了,没想到寡头政治的延续不靠父子相传那一套。寡头政治的真义不在于个人的私私相授,而是某种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的持久延续。只有等级结构保持不变,谁掌权无关紧要。
无产者可以享受知识自由——因为他们根本无知识可言。党员就不同,即使他们对鸡毛蒜皮的事稍持异见,党也不会放过。
党要历史怎么说,历史就怎么说。由此推算,我们可知历史历史虽然可以修改,但党从来没修改过历史。因时制宜的版本一创造成功后,这一版本就是历史,过去其他有关记载从不存在。党永远代表绝对真理,而绝对的真理只有一个面目。
党的信条是:清清醒醒地骗人,糊里糊涂地存真。
可以说,这部作品无论是放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或者说是政党)都具有现实参考意义。发现这部作品源于读了村上春树的《1Q84》,那是我的大爱,有感悟,有共鸣,有学习,有思考,后知村上的创作缘由是向乔治奥威尔的《1984》致敬,故特意买来拜读细品,文字果然字字珠玑,并再一次感受到村上创作《1Q84》的良苦用心,相比《1984》而言,无疑,村上把文字的构造得更加直白,剖析也更加具有创作时代背景的现实意义。同时,《1Q84》读到最后让读者看到的是爱与希望,这也是两本书的不同时景,不同作者所要表达的两种不同意境吧。
我的文字和思想太过稚嫩,无法表达这本书的精辟内涵,拙作纯属抛砖引玉,真心推荐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