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为了方便学习和交流,建立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想法,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32
上大附中徐沈逸
菊泉学校 左莹芳
大场中学陆乐
通河小学_唐佩珺
华师大宝山实验石慧
刘乾琪
上大附校陈思思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张晶
上海市天馨学校 马佳音
华师大宝山实验陆瑶
共富实验学校倪晓寒
大华一幼 戴忆蓉
杨泰实验苏伊文
通河新村小学张雯霞
宝钢新世纪石燕
华师大宝山实验陈晨
大华一幼 陈婷
菊泉学校彭叶飞
admin孙利明
共富实验学校唐怡宁
大华二小郑玲
沈佼姣
少科站叶梦得
小精灵 王晓维
教师进修学院沈亦璋
华师大宝山实验王莹
培智 张晓琳
宝虹小学沈旭佳
宝虹朱蕾
杨泰实验朱晓溪
淞谊中学 谢穹
和衷小学杨静
36 posters

到页面 : 上一页  1, 2

向下  留言 [第2页/共2页]

26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 页 2 Empty 《给教师的建议》第56条 周四 八月 15, 2013 4:51 pm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张晶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原来如此】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理解为学生无法用词来表达,没有理解词的真正含义。】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这种实践课对现在的课堂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确实,这种课要比平常的课有趣很多,而且学生学得会更好,但因为实践得可能性很小,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倡导情景教学,也就是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词在孩子们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6岁到10岁的孩子们,如果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以后的学习道路会越走越艰难。这是我读了这条建议后的感受。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一年级到三四年级的时候,是孩子们智育的最佳阶段。本条建议中的“思维课”确实很好,我个人也希望学生能在做中学,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特立独行,经常带着孩子们去亲近大自然,在孩子们的真切感受中教学。但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模拟现实的情景,让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此外,我们也不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

27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 页 2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周四 八月 15, 2013 7:43 pm

上大附校陈思思

上大附校陈思思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生命的旅程,漫长而又短暂,当我们厌倦平淡的教学工作,当我们准住教育理想的***日渐冰冷,请走进巴学园,静静聆听,那里的烂漫童心,那里的草歌风吟,也许,对生命的质量如何把握,我们会有会意与动心)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批注: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刘乾琪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智力训练是我们所缺乏的,应试教育才是主导。学生们被灌输了太多所谓的标准答案,稍有差池就会被否定,他们怎么可能有自己的思想。
   】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
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诗人,他们能看到我们成人看不到的美好世界,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来他们来好好创造】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29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 页 2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周三 八月 21, 2013 11:50 am

华师大宝山实验石慧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从某种角度上讲,学习活动总是和问题相伴而行的。学生心中有疑问,必然会主动地去求解,从而变被动地获取为自主地探寻,最终学会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留下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向课外拓展,自学、自悟、自得。课堂教学绝不是给学习活动画上句号,相反地,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实现学习的延伸、认识的升华。问题对学习活动具有良好的唤醒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河小学_唐佩珺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批注:急功近利的教学只能导致拔苗助长式的悲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地教学手段才是学生进步的最佳路径。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一无二的魅力和闪光点,教师并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匠人,更多地是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捕捉学生的光彩,也许这些色彩就连孩子本身都未必知道,通过教师之口,告诉他们,你们是多么优秀,多么不可多得,一方面,这能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这是帮助学生秉承自身的优秀特长并不断发扬光大,以至于影响人生的重要意义。不应该在平凡的教学磨灭学生的的独特魅力,而是通过教学让闪光点更显光彩。

大场中学陆乐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测试,测试员给出一个圆圈的图案,让学生说这是什么。在大学生群体中,给出的答案无非是数字零和字母O两种,但是在小学生群体的测试中,答案则是五花八门。这样一组比较非常有意思,理应在知识积累和智力水平上更胜一筹的大学生,给出的答案却远远少于小学生。这充分说明了一点,我们的学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思维却越来越僵化,想象力越来越匮乏。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存在着缺陷,不够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过分注重知识的积累。随着年级越来越高,我们的智力开发程度远远没有跟上知识积累的程度。这就造成了前述的那种现象。我们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智力。)
   

菊泉学校 左莹芳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可以说现在这种现象还出现在我们的学校里。何以聪明伶俐的孩子,积极向上的孩子,到了五年级竟然死气沉沉了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对学生来说,知识就是记忆的,谁记忆力好,考试就考得好,就是学习好。所以书不是越读越薄,而是越读越厚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在我做学生的时候,也是没能正确把握英语的学习方法,记语法做大量的练习,似乎成为了学习英语的必经之路。也听到过我们中国的学生托福、GRE等等考试比正宗的外国人成绩还要高,这样的笑谈不一定是夸奖,也可能直指我们教育的弊病。不是笔试成绩好就说明你学好了英语,如果能够把这门语言当做我们交流、学习的一种工具,也许才更能体现它的价值。】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我们的孩子除了已经躺在盘子里的蔬菜瓜果,见过那生长在藤蔓上开着黄花的黄瓜吗,见过那包裹着青色外衣的稻子的海洋吗,见过那棉花姑娘吐出白白的棉花时的可爱模样吗?我们的时代在进步,可是我们见识这些的机会缺变少了,也许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没有了让孩子见识这些农作物的意识,反而提高了让孩子不再输在起跑线上的觉悟。所以我觉得可悲,我们连直观的大自然都没认识清楚的时候,就被要求抽象了。】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绝对不能小看孩子们的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了。所以在数学课上是觉得不能让学生看着图片编故事的,那么他们会充分震惊你的想象了。数学是要直指本质的,需要提炼出最简单的事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作为一个数学老师眼里看到文学,就是在本质的基础上,在用词汇包装起来的,如果包装地好就是艺术品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学习是快乐的,因为学习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最近,我观看了CCTV科教频道的一档节目叫做《我的一本课外书》,其中有很多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来介绍他们最喜欢的课外书。记得有个小朋友今年只有10岁,她带来了一本书书名是《一饭一世界》。书里面是这样描述番茄鸡蛋的,“没有比番茄鸡蛋更般配的婚姻了,既有夫妻相,又有郎才女貌。”小学生,谈论婚姻吗,应该是难以想象了吧,可是这本书却从食物的角度讲述了很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孩子们是在微笑中理解了什么是“婚姻”、什么是“择偶标准”。你说这是考试需要的吗?当然不,但是这是生活,它是快乐的,而不是负担。在这条建议中,还提到“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点我是不同意的。不能说我们前期的“重复”是不对的,只有我们慢慢重复更多人的不同的思想,才能更深刻理解其中的异同。现在有很多的选秀节目,大家想必都看了,选“好苗子”的标准是什么,就是不能简单的模仿,而是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的,不管是情感、经历、不同的技巧、嗓音等等。所以我只能说,我们不能简单地“重复”、简单地“模仿”,而应该再每一次的过程中挖掘新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后期的“创造”了,而只有自己创造了新的东西才能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33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 页 2 Empty 56 周三 八月 28, 2013 11:01 am

上大附中徐沈逸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我以前经常听到的说法是:女生在小学里是尖子,在初中时平平,在高中时是差生。】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作为老师,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其实,我们现在的教学体系也有诸多弊端,我很佩服苏氏的直言。】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这条信念是建立在33年的教学经验上。】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周围的世界,也就是大自然,都是教材。在思维课上,孩子的各种感官都被激活了。】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每个人都是心中有诗的人。如果老师能够激活学生心里的诗的琴弦,那才是成功的老师。】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老师要多收藏学生的好作品。】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这相当于我们小学生写的作文。我想现在的小学生写不出这么生动的文章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评:
在这则建议中,苏氏把学生的作品都贴出来了。虽然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写的作文充斥着假话,也常被人批判,但是反观以前民国的小学生作文却充满着童心童趣。让我也像苏氏那样贴几篇他们写的好作文出来(由于《建议》中的作文都是编的故事,所以也选了一篇童话作品):
《秋夜》
某日的晚上,天气虽不十分热,可是终究还有些闷。我吃罢晚饭,便到同学德明家里去,和他谈了一回天,就回来睡了。
我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而壁上的时钟,并不因为有人睡不着而延缓一分一秒,嘀嗒嘀嗒的声音,仍是很清楚地传到我的耳鼓里。过了一会,“当!当!”敲十点钟,又过了一会,敲十一点钟了。可是,我依然神清气爽,一些没有睡意。听听旁的人家,都已鼻息大作的睡着了。我想,像这样的躺在床上,永远不会入睡,不如下床去散一散步吧!
于是,我跳下床来,独自开了门到外面散步。仰望东方,一轮明月,从东山慢慢地升上来,格外明亮。过了一会,却被一朵彩云遮住。阶前的蟋蟀,不住的鸣着,好像在奏着音乐。
啊!这原来是音乐的秋天。秋天的夜里,是最使人适意愉快的。
(《小学模范作文》国光书店1947年再版)

《小鸟的自述》【童话】
王琛森
我在春天最快乐,有很好的巢住,有很香的花嗅,有很青的虫吃,有很美丽的风景看,春天真真快乐呀!我希望年年四季,都是春天。
夏天到了,我还是继续着快乐,有茂盛的树木,可以避暑,有葡萄棚的葡萄可以吃,有碧清的小池可以洗澡,有很凉的南风吹得我真舒服,还有许多同伴,一同玩耍,真快乐呀。
秋天到了,我觉得渐渐烦闷了,花木渐渐枯了,虫儿也少了,叶儿也落了,玩的地方也没有了,窠儿也旧了,西北风吹来,冷得我战战发抖。
冬天更难受了,朋友们都缩起头来躲在窠中了,寒冷的雪落上来了,食物也找不到了,有时窠儿也吹掉了,我几乎饿死和冻死。

34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 页 2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四 八月 29, 2013 9:09 am

杨泰实验学校 杨莙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我非常认同笔者的观点,现在的学校教育更多地是关注知识的量,而很少真正地区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没有足够的单词量,就先学习如何组词以及组词的规律性意义,就好像没有任何的菜品就先学习吃饭一样,有一些本末倒置了]。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始终认为有创造力的脑力劳动才是有价值的]。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这种灵魂的教育史书本完全无法给予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
[这样的小故事让我感到新鲜,单纯有美好。]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
古语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可见文学素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里所提到的文学素养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文学常识,而是一种长期积累的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那么我们就要探索这样的能力从何而来呢?我想这就来源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感受和分析,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到的这些词语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它是不具备任何生命力,也不带有任何的情绪色彩,而只有通过丰富地充满想象力地组合,他们才会变得鲜活起来。

35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 页 2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日 九月 01, 2013 5:42 pm

月浦实验赵婧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这一问题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中尤为明显,小学学段时的孩子们都是活泼好学的,但是一旦升入初中,总有这么几个孩子慢慢归为“后进生”的行列,这一现象如何形成的?】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尤其是语文课堂的教学之中,特别要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够把每个孩子都制作成批量生产的学习机器,而是要利用手里的教材和资源,在充分尊重每位学生思维发展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最大限度的发掘自己的优点,充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6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 页 2 Empty 《给教师的建议》56 周一 九月 02, 2013 11:28 am

进修学院钱婷婷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识记、保持、再现是记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识记(又叫编码),是对信息进行最初的加工,从而把信息放入大脑里长时记忆的知识网络中;第二阶段保持(又叫存储),是被识记的信息随时间流逝一直保存在长时记忆的知识网络中;第三阶段再现(又叫提取),是以后某个时间把被保持的信息从长时记忆的知识网络中拿出来。】
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之前在第7条中也提到了,词汇是知识的细胞和载体,要学习知识,首先要学习词汇。】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课本就是周围的世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书本。】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能够指出一棵繁花盛开的树、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这些自然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这需要老师有多么强大的知识面!】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
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这样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当代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有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很娇惯,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另一方面,父母却从不把孩子当作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也不会去考虑他们对待孩子的做法是否恰当。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想法。因为他们是父母,就似乎一切做法都是应该的、合理的。
也许孩子的语句不够完整,发音不够标准,表达不够流利,但是也请给孩子多一点机会表达自己。你不给他机会,又怎么让他成长?

大场镇小学 成琦

大场镇小学 成琦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应试化的教育,让孩子们更多地积累知识,往往忽视了智力的培养。因为时间的不允许,我们只能为眼前的考试服务,没法耐心地培养,持续地发展。】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真是一位伟大的小诗人。】
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批读:我们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要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不是单纯的对所学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长期积累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每个词语本身不具有色彩,只有当它依附在语境中,充斥在学生的内心,学生才会学会使用。】

返回页首  留言 [第2页/共2页]

到页面 : 上一页  1, 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