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为了方便学习和交流,建立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想法,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32
上大附中徐沈逸
菊泉学校 左莹芳
大场中学陆乐
通河小学_唐佩珺
华师大宝山实验石慧
刘乾琪
上大附校陈思思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张晶
上海市天馨学校 马佳音
华师大宝山实验陆瑶
共富实验学校倪晓寒
大华一幼 戴忆蓉
杨泰实验苏伊文
通河新村小学张雯霞
宝钢新世纪石燕
华师大宝山实验陈晨
大华一幼 陈婷
菊泉学校彭叶飞
admin孙利明
共富实验学校唐怡宁
大华二小郑玲
沈佼姣
少科站叶梦得
小精灵 王晓维
教师进修学院沈亦璋
华师大宝山实验王莹
培智 张晓琳
宝虹小学沈旭佳
宝虹朱蕾
杨泰实验朱晓溪
淞谊中学 谢穹
和衷小学杨静
36 posters

到页面 : 1, 2  下一步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2页]

和衷小学杨静



Very Happy 

淞谊中学 谢穹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这篇建议让我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兴”精神。孔子在《论语》中有“兴观群怨”之说。所谓诗兴,就通过诗歌,感发心智,启悟人生。这确实是智育教学中值得尝试的一种方法。
六七年级的教材中,有“唐诗精华”一编。在执教这一单元时,我充分利用“诗兴”传统,在讲解之余,开展诗歌创作活动,学生积极性极高,所出佳作不少。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发展了学生的智育,增加了生命的质量

3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六 七月 20, 2013 8:13 am

杨泰实验朱晓溪

杨泰实验朱晓溪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虽然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但是仍然避免不了这种传统的方法。)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科学观察时需要学生不仅用语言或者文字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还要会画下来,孩子们总是说自己没有绘画细胞,我经常说汉字源于甲骨文,而甲骨文就是一种象形文字,所以我们早已经有绘画细胞,就是看谁能展现出来,而且这也需要练习。虽然孩子不说什么,但是我知道这样的鼓励非常有效。适当合理的鼓励也会让孩子学习不会那么辛苦。

和衷小学杨静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哈哈,我也听到过这样的抱怨,类似在一年级的时候课堂上总是小手林立,越到高年级,课堂积极性越低。】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现在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的发展,尤其在语言表达方面,怎么样有效地进行训练,值得思考。】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让孩子们在观察中激发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自然而言有表达的欲望,悄无声息地加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这是快乐学习的体现。】   

宝虹朱蕾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现在感觉学生越学越死,学得越多,他们的活泼和想象能力就越来越少)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评:
我们虽没有带学生到校外上课的可能,但我们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还可以让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向社区,走向公园,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平时的观察的基础上想像,再现词语的声音、色彩、画面,在学生的意识里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一个个可爱的小诗人!

6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四 七月 25, 2013 3:33 pm

宝虹小学沈旭佳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当所有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堆积,不能流动,便在现实中难以运用。但如果学生学过的知识能在自己的文章中、在自己的生活中得到运用,并且获得了成功、赢得了表扬的话,以后的学习自然就会轻松起来。所以身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至于感到所学知识的空洞机械,在知识的运用中累积经验。】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老师反复教学生知识实际是为了让学生能在遇到这样类型的知识时,可以再现出来。而学生被动地识记知识,一方面是为了应对老师,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考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是锻炼了死记硬背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智力的发展。】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数学的学习素材来源于生活,更是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现在的教材设计也越来越注重让学生通过感知来理解,学生在以浓厚的兴趣学习的同时更开拓了思维和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学生思维的改变,出现像文中学生学习能力下降的现象主因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其的影响,一味的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感到无聊,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些有趣的环境去学习。】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评:
每个孩子能否把内心诗人的潜质发挥出来,关键看老师的引导。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就一定做不到。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尽情观察,感受,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学校每次组织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学生总是比较有感悟,这都是因为把学生带领到了创作的源泉中。

7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五 七月 26, 2013 7:41 am

培智 张晓琳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评: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就是不让儿童学习中日积月累的词语变成“堆积的物品”,而应该让这些词语成为儿童创作的源泉。我们现在的教学问题就是:争对字、词语,教师给学生提出的要求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从未表达过自己思想。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发展,因此学习的知识越多,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有的甚至无法学习。要让这些词语在学生的脑海活跃起来,那就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让这些词语不断地得到运用,让这些词语成为儿童创作的源泉。儿童创作?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我看到文中的3个故事,我被震撼了。两个三年级儿童的作品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儿童的想象力竟如此丰富!这一切都是源于教师对学生从小就进行智力发展的专门的训练,也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那种“思维课”。教师不断地带着儿童走进大自然观察,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关系,打开他们创作的源泉,让孩子心中诗的琴弦响起来。

8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一 七月 29, 2013 12:54 pm

华师大宝山实验王莹

华师大宝山实验王莹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批注: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对于孩子们来说,“自由”越多,想象的空间就越大,想象力的生存和发展才越有可能。
学生越往高年级,棱角简直已经磨平了,关于这一点教师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现实中我们的孩子也是一个个的小精灵。孩子们奇妙的想象,一方面缘于孩子的天性,另一方面缘于他们对周围事物鲜明画面的亲身感受。正如苏翁所言思维课“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这里边,教师的引导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前边一句差点被忽略的句子值得反复咀嚼——“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这句话,它不单纯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还要教学生思考,来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关系,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发觉各种事物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激发学生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了解出事物内在联系,就仿佛构建出许多隐形的故事骨架,诗的琴弦就容易奏响,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流露真情实感的东西来。

教师进修学院沈亦璋

教师进修学院沈亦璋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我们的教育真的会让孩子越学越笨?】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教育理论中,越多的现有知识,学生应会学得更加轻松,可是这样的现有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对其主动拥有之上的。而被迫的只是为了记忆而记忆,得不到活用的知识是无法让学生建立起好的知识网络的】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说得太对了!切入要点!我们现在的教育真的大多时候不用学生自己去思考,只要他们去记忆别人的,去重复别人的。久而久之,当可以有自己想法的时候,学生已经不会去自己思考了】。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善于思考,善于说话!学校的首要任务!】。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教会孩子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直观教育】。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这样的教育不是枯燥乏味的讲解知识点,不是为了应试的填鸭式灌输,是心灵的教育与感知】。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让孩子去看、去观察、去发现,这也是中国古话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视野开阔,思想的境界也会不一样。】。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太精彩了。三年级孩子的作品,语言丰富,深含寓意】


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让孩子们了解词的深刻含义,不只是通过字典,还是通过更生动的方式】。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三篇孩子的作品真的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想的活跃度真的很是值得称赞,很优秀。看得出他们对词有着丰富的感知,而不是毫无知觉的记忆,想到这里,突然想到我们从小到大学英语,为什么却总是学不好,学的都是应试英语,真正用时却显出尴尬。这也是有这一层原因的吧,同样都是语言,对其的学习都需要丰富的感知,直观的感受,缺乏了这些,再怎用用心的识记、背诵都是略显苍白。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能否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这一语言呢?

10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一 八月 05, 2013 7:34 am

小精灵 王晓维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作为学前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师,我更应该学习苏翁的教育思想。在孩子们还无需背负承重学业压力的时候带他们去身边的自然界走走,真切地去感受自然界。简简单单的“云朵”、“蓝天”、“花”等等词汇,光从书本上看到和亲身在自然界感受到是完全不同的。当他们真正看到、闻到了,便会对这个词汇有着无比深刻的记忆。现实的很多规则会束缚我们的行为,有时候很难去开展足够的体验课程,我们就更应该鼓励孩子出去走走,激发他们对于自然界的探索精神,开拓眼界。)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在幼儿园,没有具体的词的学习,我们就应该充分采纳苏翁的建议,让孩子们在自然界中寻找感兴趣的事物,从中学习词汇,掌握词汇。我相信,当他们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和想象的时候,他们的创造精神就会自然而然的迸发出来。)

11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一 八月 05, 2013 7:36 am

少科站叶梦得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对于这个想法深感认同,在现在教育中,因为考试的原因教师把更多地教学方式变成了机械化的手段。学生更多地是紧跟着教师的思维在行走,而缺少了自己的智力劳动。即使很多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往往只是把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很好地掌握了而已。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帮助学生开展智力训练,我们要让学生将知识看做是一种工具,运用于他们的智力劳动中去。)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在暑期进社区的活动中,我给学生们上了这样一节课:我将表演艺术带给孩子们,通过游戏、合作、基本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彻底动起来,无论是智力还是肢体。在整个课堂上,我看到了孩子们活泼的思维,有对学习认真的孩子,他们喜欢积极开动脑经,有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喜欢无厘头的想象。但是,每个学生都能动脑经,他们对此很感兴趣。)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沈佼姣

沈佼姣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这个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越读越“傻”)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整个教育制度对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而对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很好的考量、评价标准)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小结:我对这篇的感触颇深,我们往往发现小学生积极主动、初中生比较配合、高中课堂一片沉闷,我们的学生越往上读越缺少灵动,知识的增加没有给予他们力量,反而让他们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这除了与年龄、心理特征有关以外,我觉得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也有关,整个大环境都是看中知识掌握了多少 ,考试能考多少分,这样的大背景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不该让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中成为主流,我们还是得为学生的成长负责,多给他们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课堂里愿意表达、敢于表达

13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56 周一 八月 05, 2013 11:43 am

大华二小郑玲

大华二小郑玲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56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在我看来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许多,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应该尝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内心。】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其实在我任教的四年级已经发生这样的情况,只不过没有初高中那么明显。很多学生都依靠家长依靠老师依靠家教,唯独放弃了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自然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非常不利。】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确实如此!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当教师在课堂提出一个问题时,当第一个学生回答之后,接下去的所有学生都会对第一个学生的答案进行模仿和修改,其实还是第一个人的答案。大部分孩子都在进行模仿练习而非自己思考的产物。】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精神世界也很富足。】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14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二 八月 06, 2013 9:05 am

共富实验学校唐怡宁

共富实验学校唐怡宁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孩子们大多数的学习都依靠着老师,而传统的学习都是让孩子们照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每个孩子都只有老师的思维模式,因此到后面孩子们越来越不会自学,缺少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思维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通常的课就是教授学习知识,灌输给孩子,却不大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让孩子们放开思维的束缚,让他们自己来创作更重要,而不是框定思维。作文便是如此,有一个“潜规则”,感觉每到三年级,孩子们都要背作文,使得文章写出来都是千篇一律。可是我不赞同这样的写作方式,我觉得孩子们的创作点已经越来越少了,唯一能给他们发挥想象的就是写作。可是应试教育下,我们还是要有成绩的要求,俩者很难权衡,很希望有一种很好的写作培养方式,既可以使得孩子们创新,又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admin孙利明

admin孙利明
Admin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八年级知识点多了,难度大了,需要用到六、七年级知识的地方也多了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识记,保持,再现-这就是学生每天在做的事情。学习就像炒饭,新课是吵新鲜的饭,复习课是炒冷饭。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知识学习的初期是模仿,接下来就是创造和创新。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数学老师应该怎样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践呢?实践什么呢?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孩子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要学会应用词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这篇文章虽然是写给语文老师的,但是做为一名数学老师,读过之后也从中受到了一点启发。数学课堂上,讲数学概念时,要让多名学生先讲讲他们的理解,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对学生说出概念的内容,通过这样的练习,我想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

 

http://danyuanluntan.365d.info

菊泉学校彭叶飞



 
[b style="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gb(255,0,0); font-size: 16pt; font-weight: bold; mso-spacerun: 'yes'"]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b]


[b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t; font-weight: bold; mso-spacerun: 'yes'"]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b]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很多教师常常抱怨的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他们尽管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缺乏彼此间的联系,孩子们不懂得将这一大堆的东西如何组合在一起。】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在大自然中学到的知识,已经融入了学生的生命,学生当然会永久难忘。】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其实要“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就我个人理解就是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结合生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样孩子们头脑里的知识才更生动,更富生命力!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极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之新,激发学生自主创造。

大华一幼 陈婷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应试教育的结果:思维弱化,过分依赖书本。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会思考、分析问题。】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如今教育体系中,过分注重学习成绩排名、考试分数,许多高分学生可能连一点动手的能力都没有,事情稍微变通一下,就不知如何应付。而学校和教师,也只是规定学生必须按照自己计划的教学大纲来学习,布置完成书面作业,这样你说我记的套路,培养出来的只是一批批庸才。所以,根本上解决教育体系中的不完善才是现阶段乃至后很长时间所要开展的课题。】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所处的环境决定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及早地将所学内容用之与生活,这样能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更激发创造力】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孩子在接受系统学习后,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有能力实践自己的言论。这其中,需跳出应试教育的框架。及早提供给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其实践训练和智力训练,特别是在动手能力、为人处事能力,能让孩子在早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丰富了孩子的精神生活,智力也得到了发展,也容易培养孩子的个性特点。

18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56 周一 八月 12, 2013 7:43 am

华师大宝山实验陈晨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积极好动,有问必答,认真听讲,并且主动举手发言,而随着年级的上升,到了五年级,小朋友越来越不愿意思考发言了,这真的只是一个年纪的增长问题吗?长大了就羞于发言?当然不是,肯定不是!)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宝钢新世纪石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学习知识绝对不是简单地重复老师的思维,应该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有思维的再创造。】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记忆不是机械地简单识记,需要视觉、听觉、触觉各方面的共同记忆。这样的教育才是生动的。】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孩子们的习作多么生动啊,但是看看现在小学的语文作文,为了应试,大部分学生都是模仿、背诵写作。】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早在好多年前,就说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为了取得高分,大家进行千篇一律的学习。小学是养成学习习惯和培养学习方法的基础,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觉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0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一 八月 12, 2013 4:28 pm

通河新村小学张雯霞

通河新村小学张雯霞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刚上一年级的孩子看起来是那么得活泼机灵,可是一碰到学习却不行了,在家长的眼里孩子却是什么都行。这种现象让我疑惑不解。】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所有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堆积,他们尽管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缺乏彼此间的联系,孩子们不懂得将这一大堆的东西如何组合在一起。】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学生只是锻炼了死记硬背的能力。】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苏翁的这种“思维课”,首先是让儿童接触大量的生活事实,在观察这些事实和现象中,感知知识。在大自然中学到的知识,已经融入了学生的生命,学生当然会永久难忘。】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我们应该给孩子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现在很多老师都反应说学生写作文时没内容可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写作的来源。苏翁告诉我们应该打开学生写作的源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在那里,学生用心地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自然会发现事物之间奇妙的联系,自然会产生奇妙的想法。这时候,学生自然会有创作的愿望。】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

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青草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在大自然的感召下,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孩子们会灵活运用学过的词语,这样,知识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思想、词语、创造,应该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

总批:
建议中的字字句句敲击着我的心灵,叩问着我的内心,反思着我的教学:我们在无形当中无意的抹煞了孩子的天性——好奇、好问、丰富的想象力……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刚上学时,勤学好问,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事事好于表现,并且具有自己的个性,然而到了中高年级,孩子们身上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却渐渐消失,甚至连上课面对老师的提问也缄口不语,个性也在慢慢缺失。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苏翁指出: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有了苏老的指路明灯,我们要静下心来再次反思我们教学、我们的课堂,努力用我们的教育智慧让每个孩子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21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一 八月 12, 2013 7:42 pm

杨泰实验苏伊文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导致成绩一路下滑)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总是依赖着别人,向别人能给自己一些解题思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不能独立思考的情况)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这就让我想起了我教八年级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比七年级不那么轻松了,学生对知识点不理解,更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意去理解和动脑)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的教育体系不得不面对的是为了最后的成绩,分数。教师情愿选择自己讲,学生练的模式来保持自己的教学进度不被慢下来,所以带学生去接触大自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22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大华一幼 戴忆蓉 周二 八月 13, 2013 4:09 am

大华一幼 戴忆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这好像是中国现在教育情况的再现,记住老师说的,考试的时候反应在卷子上,这样的本领越强你的分数就会越高?那么当孩子离开教材以后,他又获得了哪些能力呢?】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创造使孩子更加丰富多彩。如果幼儿园的墙壁上出现的孩子的画作都是千篇一律像是复制出来的,那样美嘛?所以我在绘画时总是说,谁能和老师画的不一样他的本领就最大,自己要动动脑筋再画。】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这样的课是令人向往,可是实行起来有太多的因素阻挡着我们。比如出去以后孩子的安全谁来负责,面对一个班三十几个孩子,到野外去,他们能不激动吗?现在大班毕业班的人数是39人,我能带着快要上小学的他们去野外开展思维课吗?这样的情形在中国好像也比较困难。如果希望在未来可以实现。】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思考:
我希望在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思考的火花。但这个或许是我一个人难以办到,需要整个教育系统加以改善和处理的最紧急的问题。
那我能做的有哪些呢?比如,在平时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老师替他们回答问题;在画画时让我的孩子们创造他们自己的画面,而不是跟着我画;或者还能在音乐课时,让孩子们自己编词、自己编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在平时的点滴中,给孩子创造机会,虽然我不能带你们去野外,但是我也想给你们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23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56 周三 八月 14, 2013 8:29 am

共富实验学校倪晓寒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确实,在我们身边的孩子也是的,虽然他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可是一旦进入中学阶段成绩顿时令人乍舌,这不仅是老师头疼的问题,更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相信这样的积累会让孩子们的思维很有创造性)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我们现在的孩子就是缺乏思维的创造性,就好像前面的建议中说的仿佛已经形成思维定势了)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每一个孩子一开始都是很有创造性的,只是渐渐地思维产生了定势,而创造的精神也渐渐地消失了。还记得大学里我们导师在给我们上科技课的时候,她并不是马上让我们动手去做些什么东西,而是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张问卷,来测试我们的创造性,测下来的结果很不近人意,几乎只有少部分人是达到很有创造性的,大部分人都处于及格线边缘。儿童如果失去了创造性,那么他的思维就会单一,从而使得他写出来的文章很乏味,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很重要。

24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56 周三 八月 14, 2013 11:38 am

华师大宝山实验陆瑶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总批:
读了这篇建议后,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训练,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向他们提出的唯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重现。”我十分赞同也感同身受,目前应试教育的分数至上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只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不是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情况在低年级孩子身上还算好,他们在上我的英语课时会很活跃地举手发言,回答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我一直鼓励他们多说,不要怕说错,各种发散性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地进步,而同学之间的想法的交流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这是十分好的现象,而进入高年级后,学生开始内敛起来,他们不再那么急于发言,更多的愿意听老师去说,然后开始记下来,这样的方式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渐渐地让学生变得被动。

25暑期批读 第56条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Empty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周四 八月 15, 2013 3:06 am

上海市天馨学校 马佳音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不久前,到我们这里来参观的一位基洛夫格勒州的女教师抱怨说:“我真不懂,孩子们上学以后,在他们身上发生着什么变化。孩子来的时候,既聪明伶俐,又勤思好问。可是你瞧,到了五年级,他已经是个平平常常的学生,而到了六年级,他就不想学习并且掉进不及格学生的行列里去了……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这是多么普遍存在的现象啊.)
的确如此。为什么许多学生学得不好呢?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个要求稍加思考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往往不能独立地进行分析呢?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应当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是事实上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为什么许多少年在八年级毕业以后不想再学下去(他们说,学习太困难了)呢? (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或者说每一位家长都迫切想知道的答案.)
我坚定地认为,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没有足够的智力的训练,也就是说,没有进行足够的专门的工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向他们提出的惟一的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再现。像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把学校的语文教学仅仅归结为死抠语法,这是很荒谬的,要知道,儿童早在知道世界上还有语法这个东西存在以前,就已经能理解本族语的极其细微的情感色彩了。因此,学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确信:许多学生之所以连语法也没学好,正是因为词并没有成为智力发展的手段。 (只是做了简单的记忆和背诵的工作,这只会危害到学生的智力发展.)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得到一条信念:必须把儿童的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作为教学体系的基础。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我曾有幸(是的,这是真正的幸福)把一个班从预备班一直带到十年级,领着他们走过一条完整的认识的途径。我相信:要使儿童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那么我所上的那种所谓“思维课”是很有必要的。 (激发学生自己的求知欲.)
我让我未来的学生——六岁的学前儿童每星期到学校来两次。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这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譬如,这些书页的名称有:自然界里的生物和非生物;水里和陆地上的生命;穗子和种子;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最早的象征;蚂蚁的生活;天空的云雀…… 儿童学习看出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的联系。在这种思维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们深刻地感觉到词的情感色彩:词好比是一点火花,去点燃思维的火药。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仅是听,而且是用感官去感知这些词语,如:闪烁的群星,柔和的风。这些词语的声音,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了,因此就成了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个性的东西。 (使得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感兴趣,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的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譬如眼前是一棵繁花盛开的树。儿童看到闪耀着的阳光的光点、雪白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和悠闲的小蝴蝶。我给孩子们指点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几十种的相互联系,于是激发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来,孩子们就编起各种故事来了。只有在儿童亲眼看见的那些事物之间,才能找到成千上万种的联系,——也就是说,关于开花的苹果树和春天的太阳、关于蜜蜂和树枝、关于小蝴蝶,就可以编出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情节。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在思维课上编出的几个故事。在我们学校里,从预备班开始一直到七年级,都在上这种课的。
花瓣儿和花朵(三年级丹尼娅作)
一朵白色的大丽花开放了。蜜蜂在它的上面飞舞,采蜜。
这朵花有42片花瓣儿。有一片花瓣儿骄傲起来了:
“我是最美丽的。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我是最主要的。要是我离开这儿走掉,有什么关系呢?”
花瓣儿一使劲,挣脱了花朵,跳到地上。它落在玫瑰花丛中,等着瞧花朵会怎么样。
可是花朵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仍旧朝着太阳微笑,仍旧吸引着蜜蜂来采蜜。
花瓣儿起身走了,遇着了蚂蚁。
“你是谁呀?”蚂蚁问。
“我是花瓣儿。最主要、最美丽的花瓣儿。没有我,花朵就不会开放。”
“花瓣儿?我只认识长在花朵上的花瓣,像你这样长着两根细脚的东西,我可不认识。”
花瓣儿走呀,走呀,到了傍晚就干枯了。而花朵照样开放着。
缺少一片花瓣儿的花朵仍旧是花朵。而离开花朵的花瓣儿就什么也不是了。带翅膀的花儿(一年级娜塔莎作)
这是夏天的事儿了。起了一阵大风。风把一粒长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在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
“你是谁呀?”
“我是带翅膀的花朵,”种子回答说,“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
草青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
冬季过去了,小草开始发绿。在种子落下去的那个地方,露出一根壮实的茎。它的上面开了一朵黄花。它鲜艳得像一颗小太阳。
“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
谁更聪明(三年级加里亚作)
公牛、山羊和绵羊争论谁最聪明。每一个都说:“我比大家都聪明。”谁也不想比别人愚笨。
于是它们去找驴子,让驴子评一评谁最聪明。驴子给它们出了一道题。
“你们每一位都说说,为什么青草会生长。谁说得比别人更聪明,它就是最聪明的。”
公牛说:“青草能生长, 因为常常下雨。”
山羊说:“青草能生长,因为有太阳晒。”
可是绵羊闷声不响。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它还是闷声不响。
于是,驴子决定说,绵羊最聪明。既然他闷声不响,说明它有心眼儿。而公牛和山羊,
虽然它们说了,作兴会说错了呢。
我面前放着几千篇儿童编的故事,每一篇都各有各的长处。现在你们读了其中的三篇。我再重复地说一遍:只有当词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的带有深刻个性的创作工具的时候,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个工具,正是要在童年期和少年早期加以运用。在这几年里(特别是从6岁到10岁这个年龄期)没有做到的事,以后永远也弥补不上了。如果儿童在小学里没有学习用词来进行思考和创作,那么到五年级再来开始这项极其精细的劳动,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的学校的整个教学和智育的体系,需要从根本上加以科学的改善。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根支柱上。
(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建立在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他们的创造精神上.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还没有完全发展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让反复无意义的背诵和记忆充斥了孩子们的整个脑海,这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损伤他们的智力发展.学生应该养成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去主动学习.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如何让孩子们心里诗的琴弦奏响起来呢?带孩子去大自然吧,去观察,去体会身边的新奇事物.去发现,去学习,去进步.)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2页]

到页面 : 1, 2  下一步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