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为了方便学习和交流,建立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想法,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34
共富实验学校倪晓寒
华师大宝山实验陈晨
菊泉学校彭叶飞
进修学院钱婷婷
上大附中徐沈逸
月浦实验赵婧
华师大宝山实验王莹
共富实验学校唐怡宁
杨泰实验学校 杨莙
华师大宝山实验陆瑶
华师大宝山实验石慧
教师进修学院沈亦璋
杨行中学 万芬
刘乾琪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张晶
培智 张晓琳
宝林四小宋惠娟
通河新村小学张雯霞
大场中学陆乐
天馨学校陆文骏
四季万科陆珲
宝钢新世纪石燕
少科站叶梦得
小精灵 王晓维
上海市天馨学校 马佳音
宝虹小学沈旭佳
宝虹朱蕾
大华一幼 陈婷
大场镇小学 成琦
杨泰实验朱晓溪
和衷小学杨静
大场镇小学彭逸斐
大华一幼 戴忆蓉
admin孙利明
38 posters

到页面 : 上一页  1, 2

向下  留言 [第2页/共2页]

26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周五 六月 07, 2013 9:15 am

华师大宝山实验陆瑶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批注:激励学生自学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
这篇建议还是围绕孩子的阅读问题,给了许多有用的方式方法。首先,我十分认同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与信心。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内容而言虽然有日益变难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并不困难,学习要求不高,于是小学英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会英语的热情,对英语学科有一定基本的了解并产生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这是很重要的;其次,我认为阅读是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世界对学科的基本认识的一种比较有效地途径,对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每周花五个整天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校能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因为离开学校之后,知识会随着时间慢慢遗忘,但是他们学到的学习知识的方法是绝对不会忘记的,因为这是一种技能。这样他们在离开学校之后也会学习,也会知道如何学习。


27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五 六月 07, 2013 10:16 am

杨泰实验学校 杨莙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榜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学生的学习初期就让孩子知道怎么样的行为是受人尊敬的,是值得赞扬的】。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的是如何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那本书】。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籍已经对这个孩子有了一定的影响,他从书中学习到了他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因此在学习的初期,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去阅读,而不要做过多的干涉,第一阶段先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这件事情,在第二阶段老师可以对知道孩子选择更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书籍就想一面镜子,不断地激励我们去认识自我,修正自我】。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我们的学校每年都有一个红领巾跳蚤书市夫人活动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看过的书籍拿出来到跳蚤市场低价出售或换购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样也是一种扩大学生读书量的途径】。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这样的做法我很好奇,他们的教师是如何做到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外的时间再去寻找与之相关的知识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树立信心对于一个学生长久的职业生涯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所感兴趣的学科上取得的成就能慢慢嫁接到对其他学科的热爱上,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促进课堂学习的思维,而课堂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因此这两者之间是并重的,而现在我们的教学走向了一个弊端,只关住学生阶段的成绩,因此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教学以及辅助成绩增长的的作业上,因此剥夺了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如此一来,孩子学习上的后劲是很微弱的,而其灵动的思维也会因此沉寂。

28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五 六月 07, 2013 3:54 pm

共富实验学校唐怡宁

共富实验学校唐怡宁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这是一个好的方法,很多时候我也苦于不知道给孩子们推荐什么书本,有这样一本参考,家长们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书。】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孩子们其实都会爱上读书,只是现代化的新产物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就像我们成年人,很多时候都扑在电脑和手机上,那些纸质的书本很快被搁置在一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过程,书中人物的经历让孩子们深有体会,这比我们在他们耳边不住的说教要好很多。】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书本是可以熏陶孩子们德行的,我为此深信不疑,可是对于现在还是讲究成绩的我们来说,该如何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阅读。】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集学校之力其实可以讲图书馆推广到学生,年纪小的孩子更要从小培养爱上图书馆的习惯。我记得小时候我的小学时代就有图书馆,没回中午都要去图书馆溜达一圈。图书管理员就是我们各个年级的自愿者学生,每次在书本后面的借书卡上敲上一个章就感觉特别的满足,可惜现在的孩子们去图书馆的机会太少了。学校给予的条件也是十分的有限。】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记得在上一章中读到,上午做作业最好了,下午就是思考阅读的时间,我在逐渐试着让孩子们尝试这样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在上午完成作业。】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其实就是让孩子们从书本中获得读书的乐趣,从读书中得到学习的自信。我很相信书本有这个力量。因为我的读书时代就很爱书,在书本中我有着自己写作的逻辑和习惯。大量的阅读也奠定了我高考语文好成绩的由来,为此我很相信阅读,我让我的孩子们也大量地读书,但是我们读的书太少了。随着工作的增加,我自己读书的时间也少了,他们的课业也越来越多,我不禁疑惑,该如何给他们足够时间读书?或者以什么形式给他们读书呢?】

29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五 六月 07, 2013 4:01 pm

华师大宝山实验王莹

华师大宝山实验王莹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批注:读书能感受生命的美好,读书让生活更快乐,读书更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课外阅读除了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指出,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纳入从各种书籍中吸取来的知识体系中,这些知识成了帮助他们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因而课外书读得越多,掌握知识就越容易,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就越少,学习就轻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也认为研读经典文学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的规律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语文的课外阅读尤其重要。苏霍姆斯基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像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大师的话真是醍醐灌顶啊。

30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周六 六月 08, 2013 2:27 am

月浦实验赵婧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对于我们目前而言,可以利用教室里的读书角来给学生提供书籍。】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许多学生缺乏的就是这种自我思考和自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这一条建议中的许多内容,我们都在上几条中有所涉猎,比如: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一些能够启发心智的书籍,而不局限于教科书之中;对于布置的作业,也不能超过3个钟头,作业尽量在早上上课前完成,使学生保持足够的睡眠等等。这样逐步使学生能够成为有思想、有能力的孩子,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31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98 周六 六月 08, 2013 3:54 am

上大附中徐沈逸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人物传记,激发学生的斗志,复制成功。】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教学生自己读,而不是逼他们看。】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总有那么一本书是属于你自己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这就是读书的力量!】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后者是应试教育。】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我们不能强行剥夺学生的爱好,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喜欢读更高雅的书。】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一个全民都爱读书的社会,那还会有犯罪吗?】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送书是最好的礼物。】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读书会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迫使人读书。】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旧书不厌百回读。】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 【阅读科普类的书籍可以开拓知识面。】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成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评:
做苏氏的学生是幸福的。“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做不到的。作业有很多,晚上花了3个小时还是做不完,早上还要起来继续完成。在考试的前一个晚上,有的老师甚至还会利用晚自习上课。做作业把时间都侵占了,怎么还会有时间读书呢?
我回忆自己高中的时候,最快乐的就是阅读课外书。我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会花一个小时阅读。我在那时读了很多书,语文成绩自然而然就好了。也许我可以把我的经验介绍给学生。有时候,我的学生会问我读过什么书吗?如果我没有读过,我会认真地买来读完,这样,我才可以和他交流。

32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六 六月 08, 2013 5:14 am

进修学院钱婷婷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老师自己编写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是最好的,还可以结合课堂上正教授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加深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在少年时期有一个精神领袖是很重要的。很多伟人都是因为有这样的激励而成才的。】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的确没错,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图书馆就应该是一个放松心灵,可以充分汲取知识的场所。所以图书馆的建设投入是相当重要的。不要说学生,对教师也有同样的作业。】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人的一生总应该有一本影响你最深的书和影响你最深的人。】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这就是阅读的魅力了吧!让学生通过阅读其他人的成长故事,(最好是同龄人,因为这样可以引起同伴教育的作用)从而激发其内观、内省、反思。这是一种非常难得且重要的收获。】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的,没错,学校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是应该培养学生享受智力活动的场所。】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让学生一味读书变成书呆子也不好,还是要鼓励其均衡全面地发展。】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书非借不能读也”,就我自己的经验,在图书馆借的书看得比买的快。哈哈。】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有几本可以随时翻阅的经典好书是必要的。】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是的,让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尽量多接触一些书籍和知识,多听、多看、多读、多想。】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独立阅读也就意味着,给能有自己的思想创造环境和条件。】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每个学生都有一门自己最喜欢的学科,其实也为以后的选科和职业启蒙奠定了基础。】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孩子好好学,同时还要帮孩子建立在这本学科上的自我效能感。每一个学科教师,任重而道远啊!】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这个问题自己讲了许多次了,可学生照样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是听了,而没有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印象不深。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菊泉学校彭叶飞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好书目录范围较广,不仅有阅读的内容,还有朗读的书籍,这是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式。】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有一项爱好的前提是智力生活的丰富。】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学生回到家作业都写不完,怎么能够有时间去“酷爱读书”呢?还必须有丰富的藏书让学生去阅读。】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现在我们给学生发奖品都物质化了,我渐渐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每学期期末发奖品都是书籍。】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供不同的书籍。】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34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日 六月 09, 2013 10:00 am

华师大宝山实验陈晨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生的读书习惯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读书,这在我们的日常教育生活中并不少见,因为相对于看视、广播、包括网络等,读书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脑力劳动,虽然它不像其他媒体所要展示的内容来的那么直接,但他对于人的发展与成长,对于心灵的滋润与陶治起着其他媒体起不到的作用。因为,我们教师在学校里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一个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习惯。读书能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更能铸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提升学生生命的境界。我们应紧紧抓住书中的主要人物,以人物促读,带领学生对人物特点进行多层面研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书中人物身上找找自己的影子,与书中人物进行多种形式的“对话”,让后进生们在“对话”中挖掘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缺点,更自觉地向他人学习。班级中可以组织有关的读书活动,如:辩论会、演讲比赛等。我们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成果展示,让他们在看到自己成长轨迹的同时,通过努力不断超越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很对,只有阅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孩子爱上学习。朱熹曾写过这样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啊,人要越来越聪明,就要去读书,溯本求源,培养孩子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也应是指导他们阅读,让他们在书香中寻回自信,在书海中发现自己的一技之长。就让我们放下“师道”尊严,和他们一起走进阅读的世界中,让他们也能快乐地和书中人物一起笑,尽情地和书中人物一些玩,让他们在不经意间从书中人物身上得到一些收获和启迪。

35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周二 六月 11, 2013 5:16 am

共富实验学校倪晓寒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有一个阅读的空间很重要,特别是一个好的,安静的阅读气氛,那个时候就觉得好像整个世界都在思考。)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通常不愿意学习的人,是很不喜欢看书的人,我们有一个孩子你叫她干什么事情都行,就是不能叫她看书,你让她看书,她情愿一个人在那里发呆,她还没养成热爱看书的好习惯。)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下次买奖品时,可以给孩子一本有用的书。)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家庭作业在学校早上完成,这似乎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来说不大可能,所以我们孩子其实能自由的时间很少。)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其实养成看书的习惯对于一个孩子的学习来说真的很重要,尤其是语文的写作上,和我搭班的语文老师,每次和他交谈,他的好词好句信手捏来,问过之后才知道,他非常热爱看书,还有随手写写东西的习惯,这样的一个好的习惯,使得他的文化修养还是很高的,所以就像前面说的,喜欢阅读的人成绩是不会差的。

36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周三 六月 12, 2013 2:54 pm

菊泉学校 左莹芳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恩,这样励志的书本对学生有很大的鼓舞和指引的作用。值得借鉴。】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其实,我们一直提倡身正为范,和阅读书籍似乎是同样的作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影响人的思想、行为。】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似乎正是如此,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青少年何其之多,越是如此就越是容易叛逆,甚至走上“左道”。我们应当培养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样他们便会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所以,还是应当给予学生阅读的范围,和有所限制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是让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定期进行故事会这样的活动的。】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学生是白天学习,晚上做功课,这样子的情况。当然这些活动、安排等有些可以借鉴,当不能完全照搬。】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其实还是兴趣本身,激励着人们去阅读或者研究这一学科,所以兴趣是重要的“引子”。】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励着学生进一步学习,或者说热爱这一门学科。其实,获得学习的自信心等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啊,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课堂上都能获得这样的喜悦,相反,可能体会到课堂和自己好像是无关的、甚至是不喜悦这样的负面情绪。所以,我们应当力求,至少所有学生不要排斥这门学科,再试图慢慢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
   其实我们的学习学科知识是十分广泛的,是不能用一本教科书囊括其中的,因此,课外阅读十分必要。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掌握的不牢固的、模糊的知识弄清楚,以便消化和吸收;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自主地更深入的研究。其实这也是将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检查学生知识应用的一种方法。“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淞谊中学 谢穹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

在这个速食快餐的时代,许多教师都无暇阅读,又何谈引导学生阅读?在这个应试繁重的时代,学生应付各学科作业尚且不暇,又何来时间去畅游学海?作为语文教师,我扪心自问,在教学过程中,花了不少时间拓展激趣,引导学生对各类文学作品产生阅读欲望,寒暑假推荐书目给学生选择阅读,课堂上每学期至少一周专门拓展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略有收效,但仍在探索中。

38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六 六月 22, 2013 9:09 am

杨泰实验苏伊文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从小培养学生和老师阅读的习惯。苏翁的每一篇文章都逃不掉要建议教师要不断的阅读,提升自己的价值,让教师自己能够更有文化气息,从而感染到学生,让学生也能够爱上阅读)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有精神上的寄托,也能够有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沉淀)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读书也是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的,就像学习一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静下心来学习,互相产生正能量)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通过摘要能够让学生对于每一篇文章有个更深的印象,摘抄也是一个回顾的过程)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让一本书感染一个学生)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这就是书记给学生带来的正面的影响)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比较赞同这个观念,我觉得阅读一方面能够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够从正确阅读书籍这方面得到在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为我觉得每一本好的书籍就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茁壮的成长)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提出了阅读的重要性,这会让我比较惭愧就是在自己作为学生的时候不是特别喜欢看书,导致自己的知识面比较狭隘)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都很向往,但是往往越向往的事情越难办到)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于学生来说,得到的优异成绩是对他们的鼓励和认可,学生会更加有自信更加认真的对待学习)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以鼓励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给他们以正面的力量)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39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 页 2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周一 六月 24, 2013 6:24 am

大华二小郑玲

大华二小郑玲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我校也有类似书目推荐,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学校很重视孩子们的阅读,我也经常去学校的阅览室借阅书籍。我看到阅读老师把阅览室装饰的非常精美,孩子们可以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中阅读和学习。每周也有阅读课,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还会进行批读,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这就是一种财富。】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据我观察,班级的孩子都是非常爱好阅读的,他们阅读的面也非常广泛,包括和他们的家长进行交流,他们也非常支持孩子进行阅读,希望孩子们的知识点能够更加扩大,视野也更加广阔。】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


其实在很多晚托班时,我经常把这段时间留给孩子们自习。一部分孩子会选择完成回家作业,另外一部分孩子就会选择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好书。他们阅读的书籍各种各样,有世界名著、科学自然、漫画故事等等。孩子们在读完一本好书时还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这样他们可以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广,读到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自然就能吸收各种养分,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孩子们学会分享书籍,当然也更加热爱阅读。

返回页首  留言 [第2页/共2页]

到页面 : 上一页  1, 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