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为了方便学习和交流,建立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想法,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34
共富实验学校倪晓寒
华师大宝山实验陈晨
菊泉学校彭叶飞
进修学院钱婷婷
上大附中徐沈逸
月浦实验赵婧
华师大宝山实验王莹
共富实验学校唐怡宁
杨泰实验学校 杨莙
华师大宝山实验陆瑶
华师大宝山实验石慧
教师进修学院沈亦璋
杨行中学 万芬
刘乾琪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张晶
培智 张晓琳
宝林四小宋惠娟
通河新村小学张雯霞
大场中学陆乐
天馨学校陆文骏
四季万科陆珲
宝钢新世纪石燕
少科站叶梦得
小精灵 王晓维
上海市天馨学校 马佳音
宝虹小学沈旭佳
宝虹朱蕾
大华一幼 陈婷
大场镇小学 成琦
杨泰实验朱晓溪
和衷小学杨静
大场镇小学彭逸斐
大华一幼 戴忆蓉
admin孙利明
38 posters

到页面 : 1, 2  下一步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2页]

admin孙利明

admin孙利明
Admin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http://danyuanluntan.365d.info

2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大华一幼 戴忆蓉 周六 五月 18, 2013 8:22 am

大华一幼 戴忆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作者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阅读能使孩子精神世界拓宽,使孩子多加思考。]【作者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阅读能使孩子精神世界拓宽,使孩子多加思考。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书中的人物的经历肯那个会与你产生共鸣,引起孩子的一些想法,那便是阅读所带来的好处。]【书中的人物的经历肯那个会与你产生共鸣,引起孩子的一些想法,那便是阅读所带来的好处。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我不知道一个中学生是如何在阅读以后获益的,但是我知道一个大班孩子在阅读之后他会获得什么?他会知道书里有很多自己渴望的东西,可以是一段精彩旅程,可以是一片叶子的美妙纹理。他会知道阅读的奇妙。] 【我不知道一个中学生是如何在阅读以后获益的,但是我知道一个大班孩子在阅读之后他会获得什么?他会知道书里有很多自己渴望的东西,可以是一段精彩旅程,可以是一片叶子的美妙纹理。他会知道阅读的奇妙。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孩子的兴趣不同,他喜欢的学科不同,但是幼儿一个班就两位老师,不向小学中学有不同学科的老师,那么面对孩子不同需求的时候,如何满足,幼儿园老师也不是完人,我们能满足39个孩子所有的需要吗?] 【孩子的兴趣不同,他喜欢的学科不同,但是幼儿一个班就两位老师,不向小学中学有不同学科的老师,那么面对孩子不同需求的时候,如何满足,幼儿园老师也不是完人,我们能满足39个孩子所有的需要吗?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在某个学科上取得的自信是推动他继续研究的动力。]【在某个学科上取得的自信是推动他继续研究的动力。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思考:
   课里课外,阅读都是占据很重要的部分。大班语言课上是全体孩子都阅读一本绘本,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故事理解一些词句,而自由阅读的时候,孩子能自由选择图书。一些男孩子喜欢科学百科书,一些女孩子喜欢故事图书,他们的兴趣很明显的不同,并各有自己的特色。
   在孩子们阅读的时候,让他们自由看书,但是在阅读完成以后,我会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刚刚读了一些什么东西。而不是仅仅看图片,打发时间。书中的一些事情还可能与孩子的某些经历相同,引起孩子的共鸣,这便是阅读的一大好处,让孩子在书中获得成长和感悟。
   

大场镇小学彭逸斐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简直要流泪了,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孩子,为什么我从来没看见呢。我教的孩子中但凡有这样一个能够反省自己,要求进步的,我就无比欣慰了。

和衷小学杨静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可能是我平时忽略的,我常常只是认为阅读可以让孩子放松一下,顺便积累些平时不知道的知识以及好词好句。】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可能因为自己从小不太喜欢阅读,对于阅读能够是自己变得更加高尚没有充分的体会。然而,我却清晰的记得这样一句话,好书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从学校做起,给孩子们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让孩子从小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5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二 五月 21, 2013 2:55 am

杨泰实验朱晓溪

杨泰实验朱晓溪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似乎现在的学生也完全不知道怎么样阅读,才能让自己的心灵都占据。上个星期,我让一个班级的孩子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关于科学和自然的任意一本书,我的目的在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练习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一个学生再看海洋之类的科学书籍,他说自己很喜欢海洋,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海洋很美,我又问美在哪里?他说海洋有很多资源可以给我们利用,我问仅仅因为这个而喜欢海洋吗?那是不是有点势力了呢?其实海洋是生命的起源的地方,没有海洋的孕育就没有人类,没有海洋的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不会如此惬意。)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但是恕我说句实话,现在一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让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阅读了,更不要说孩子能够从阅读中反省自己。)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这和现在一些人对于硕士生的看法也是有关系的,社会上有几类人对硕士生有看法,一类是妒忌高学历的,所以他们认为硕士生都是没有能力死读书的;还有一类是的确看到身边的硕士生没有什么能力的,媒体中经常报道一些硕士生也去扫马路这样的情况,其实这样的现状,大家就开始会对读书产生质疑,由于利益的趋势使得很多人都会读书的意义扭曲化。难道读硕士只是为了好工作吗?可笑的想法,更是在这个潜规则颇多的社会,这样的想法简直荒唐,读硕士只是对自身的一种提升,仅此而已。)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大部分家长和大部分老师总是担心孩子会早恋,然后在孩子的着装、交友等各个方面多加提醒,但是他们都忘了,大部分孩子会早恋,甚至越陷越深的原因是在于他们在学习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孩子也期冀能从早恋中获得快乐。找到这个最深刻的原因,那么家长们和老师们就要想着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我深信孩子们一定都是有希望的,就像是医院里医生对患者的态度一样,但是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一定要采取不一样的手段和措施。学生更是这样。
苏翁在文章最后说到的,在班级最后一排的人,让我想到了以前我带的班级中的一位学生,以前他还算是一个比较可爱的学生,只是因为感统能力失调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还算是个还可以的学生,可是自从我不当班主任以后,换了一个班主任,任何一个人都管不住他了,现在的班主任让他在最后一排,他开始影响其他在后排的男孩子,而且他成功了,他现在根本是一点也不学习了,上课就是说话睡觉,影响人家,和他谈话除了将他自己的幼稚展现得淋漓尽致任何的教育都对他没有作用,严厉地对他他要反驳,温柔地对他根本没有用,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

大场镇小学 成琦

大场镇小学 成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为学生选择有益的书也是至关重要的。】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少年时期,很关键。】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喜欢阅读的人能体会到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和财富,那如何让不喜欢阅读的人喜欢上阅读呢?】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这也是读书的一大作用。】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培养学生爱读书,从书中认识自己,坚定自己的理想,明白是非得失,找到自己今后钻研的领域,产生共鸣等等都是读书带给我们孩子的作用。所以说读书给孩子带来的收益颇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把这些时间用来阅读,真的是太有意义了。】

大华一幼 陈婷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我们选择的书籍要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学龄前孩子阅读的书籍多以图画书为主,我们要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设法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阅读的愉悦感。结合阅读与一日活动,让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充满快乐,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为孩子们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是很重要的,这是孩子们读书的精神动力。】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学龄前孩子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书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翻看。孩子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边看边回忆,每一次的阅读总会有新的发现,同时享受着阅读成功带来的自信。】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早期阅读能够促进孩子们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为将来真正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我现在带的是中班,对于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例如,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使他们的阅读更具有选择性,理解更具有目的性。
阅读者通过看懂一本书,能够获得一种成就感。如果能够深入理解、反复思考,就会将这种成就感推向更高的层面。对于孩子们来说,独立阅读的成功,会使孩子们获得积极的自我评价,能让他们建立起阅读的自信,继而使兴趣转变为一种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阅读动力。

宝虹朱蕾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现在的书籍数量太大,的确可以为学生开具一个书目单,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一些好的榜样,应该让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种子)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为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书籍,就是要帮助学生寻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对自己有帮助的书)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如果学生能够从所读的书籍中,产生自己的感悟,这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学习好并不是唯一衡量学生的标准,那些目前成绩一般,但是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以后的发展可能空间更广)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主动地坐下来看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更喜欢游玩。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为学生创建一个读书角,合理地利用好学校的阅览室,甚至每个礼拜抽出一两节课,以电子书的形式让学生看书,这些都是把学生吸引到书本上的好办法。一年级的时候,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在中午的时候通过投影来看书,我发现他们都很安静地边看边听,虽然有时觉得时间并不够用,但是如果能够坚持,我相信会有效果的。

9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周五 五月 24, 2013 6:13 am

宝虹小学沈旭佳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全校教师共同制定一份学生的学习目录是非常好的,对于我们这类青年教师,很多时候无法选择适合这个年龄学生的书籍。】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不是学生生来就会喜爱阅读,这都需要教师、环境的后天培养,是需要教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这就是书籍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往往要比老师反复教导更有效】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虽然作为一个教师,本是一个要与打交道的工作,但很多时候都会感觉到没有时间去读书,,慢慢读书的习惯也就消退了,反而没有自己学习时期看的书多了。】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个情况在班级中并不常见,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是回家第一件事情把作业做完。】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是的,学习的信心对于读书是重要的,只有相信自己能学会才会有学会它的动力。】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评:
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

10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三 五月 29, 2013 7:37 am

上海市天馨学校 马佳音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好想知道这份《好书目录》的详细内容啊,这样,我也可以推荐给我的学生们去阅读了。)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这个举措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是的,阅读对于孩子们的好处,我已经十分明确了。)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是的,每个孩子都需要有一本他们“自己的”书。)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书籍真的可以给一个孩子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真的是这样的,我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在我初中毕业之后,我的毕业成绩是优秀的,但是,我阅读的书籍却很少,我感觉到自己的精神世界是比较贫乏的。)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是的,阅读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真的是这样吗?很想看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我想,这种措施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得到实现的几率是比较低的。)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这是给予孩子们信心,给予孩子们尊严,使得孩子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在读了苏翁的多条建议之后,我已经非常清晰地明白了阅读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了。阅读可以使得孩子们学会如何自己学习;阅读可以使得孩子们爱上学习;阅读可以使得孩子们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在读完这条建议之后,我对于这一点更深信不疑了。结合之前的几条建议,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自己分配的时间,让孩子们有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投入到书籍的海洋中,去爱上阅读,去认识自己,去改变自己,去爱上某一门学科,去爱上学习,去爱上生活。我想,这才是我们教师的使命所在之处。)

11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周三 五月 29, 2013 1:20 pm

小精灵 王晓维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书籍是可以伴随孩子一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它使得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变得宽泛而富裕,它能够帮助孩子完善自己的心智。我们在孩子升入小学时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阅读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思考的空间,可以让孩子集体思考。通过阅读这样一个好的习惯,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样的,在孩子还在幼儿时期的时候,虽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阅读,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培养孩子们热爱书籍的好习惯,比如:讲故事和看图说话等。在学前阶段就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相信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找到他们喜爱的书籍,发现他们喜爱的学科。他们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帮助课堂上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对于孩子某一兴趣的挖掘,在没有过多课业压力的时候,通过给孩子们提供适合他们的读物,看一看他们会对什么感兴趣?从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观察,对于幼儿的兴趣可能转瞬即逝。我一直都认为,幼儿园教育是孩子兴趣萌发和培养最有利的阶段,在这一时段,儿童不会被紧张的课业压力给牵制。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就更要善于通过书本、通过阅读来激发孩子的兴趣。相信一定会对儿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12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周三 五月 29, 2013 1:21 pm

少科站叶梦得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争对青少年成长早期的思想教育模式,而精心设定的书目内容,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更重视对青少年的心智教育,他们崇尚做人的美德而不仅仅是把时间花在学生的课堂教育上。)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阅读书籍能够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学习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方式。)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来普及书籍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们通过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成立读书协会来建立这样一个热爱书籍的群里。在文章中,另人惊讶的看到,在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想这是一个让很多学生都感到惭愧的数字。然而,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阅读量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学生的作业量,让喜爱读书的孩子得到充分的阅读时间。当然,单单的阅读也是不够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会、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互相交流读书的心得和体会,这样才是真正读懂了书中的知识。我特别赞同对于孩子开展科技类书籍的阅读,这是满足学生智力开发的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宝钢新世纪石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才是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阅读的神奇力量,自觉地上进和人格完善的过程】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相反如果是被逼迫的阅读,效果就很差。所以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奖励学生的时候,书籍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是奖品学可能怀着更积极的心态进行阅读,那么阅读的力量就会发挥地越大。】。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样的安排对现在的学习现状没办法实现,但是每天保证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应该不难。】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让学生对知识动心,这是一个很可爱的说法。孩子对美食动心了,就会想办法吃到这样东西,那么如果对知识(未知的、已知的)也有动心的感觉,就仿佛看到了有诱人的蛋糕,怎么不让人垂涎欲滴。教师就是糕点师,把知识装点成糕点,吸引单纯的孩子来品尝,将他们培养成能品鉴糕点的美食家。

14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六 六月 01, 2013 12:11 pm

admin孙利明

admin孙利明
Admin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学过这条建议,里面的有一句话对我印象很深: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后我也要让我的学生多读书。
面对现在的教育,老师在学校不停的盯着学生做作业,进行培优辅差,相当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成绩上。再看看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学校做题目,回家后还要做题目。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总的来说,要放心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从而寻找到他所需要的,他感兴趣的。】

http://danyuanluntan.365d.info

四季万科陆珲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其实我认为,读书读的有时并不是书中的丰功伟绩,而是读完后自己能够得到什么。】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读什么样的书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喜好。】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我们的孩子往往呈现出很明显的喜好,无论男孩女孩,都对画画很感兴趣,因为五颜六色的色彩刺激他们的感官,也调动着他们的兴趣。】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评:
其实,读书读书,我们读的,最终是自己。通过书本,我们照出自己来。在一个阶段中,读一种类型的书多了,自己也就慢慢变得有些不一样了。如我们班的孩子,有几个男孩子特别喜欢看奥特曼的书,于是,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常常看到他们追打的身影。女孩子们很多喜欢看小魔仙或是公主的故事,她们便往往会扮演其中的角色。而对于我们自己,有时看一些比较伤感的书籍,自己似乎也变的多愁善感起来,有时看一些欢乐的东西,也会变得开朗起来。

天馨学校陆文骏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图书角,这些书籍都是学生自己的书籍,他们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带到学校供其他学生借阅,我们会发现,这些书籍中动漫的书籍并不多,而关于历史人物的时间却不少,由此可以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兴趣,有自己的“偶像”)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我很赞同这样兴趣贫乏的观点,我在初中和高中毕业之后有过这样的感觉,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我发现我在学习方面可能会和大家在一个平面上,而在生活常识,历史知识等一些课外知识方面很有一定的差距,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同学说的东西我听不懂)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他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的优劣也不能完全决定着一个人未来,它两是相互影响的因素,当不是关键因素。我们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如果让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课内知识的话,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摧残,面对相对狭小的课内知识,会有多少学生能够完全喜欢学习语数英呢?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广泛的知识面,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挑选自己喜欢的科目,那么书籍就是学生最早的学习载体。试想一下,让学生读他喜欢的书籍,和让他读他不喜欢的书籍,哪个效率会更高呢?

大场中学陆乐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同样重要的手段,甚至更重要。“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课堂教学起到的就是这个“师傅”的作用,课堂教学要把知识传授给学习,更要为学生打开一扇学习的大门,让学生跨国这扇大门,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能够自己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学习。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成正比的。往往花大力气在课堂教学及作业上的教学,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课堂教学是扇大门,他也仅仅是扇大门。课堂教学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喜欢上了学习,而不是学到了什么。)

18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二 六月 04, 2013 4:22 pm

通河新村小学张雯霞

通河新村小学张雯霞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批注:学校的图书馆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把孩子阅读的书按照年龄段的需要来排列,当然也要根据需不需要来排列,那么孩子就能在适合自己的书籍中挑选喜欢的。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批注:榜样的力量是无限大的。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批注:好书目录范围较广,不仅有阅读的内容,还有朗读的书籍,这是学生阅读的重要方式。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批注:我们学校的读书活动就会给每个年级设置不同的任务(做书签、摘抄小报、读后感等等),当然都是和阅读有关的,让这些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吸引孩子看书,当然要看自己感兴趣的书。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批注:课堂教学以教材为引子,教给学生自动化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技巧,课外阅读则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好书快快读,二者的有机结合,将给学生的人生增色不少。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批注:在这样的书籍里,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书,进行了自我教育。这样的书籍道德示范性和教育性是很强的。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批注:这就是兴趣所在的表现。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批注:目标是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不是看书就可以了,而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精神的愉悦。如果只是死读书,那么许多学生虽然听话地毕业了甚至成绩优异,但并没有真正地热爱。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批注:在我的了解中,有些孩子爱看书的程度已经到了忘记做任何事的地步,这样也是另一个极端了吧。在生活中,还是需要家长和老师适当的引导,但同时不能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批注:在阅读了一些类似“侦探小说”的书籍之后,没有思考过的学生只会一味地盲目地相仿,就出现了不健康现象。必须发展积极的方式,即将学生的兴趣或生活方式,引到另外的方面,让他们通过真正的学习来获得成就感和充实感,通过阅读来形成丰富的精神生活。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批注:书籍能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那么素质也会有相应地提高。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批注:这个对我们孩子来说似乎有点困难。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进行阅读。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批注:我们学校也如此。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利用这些书籍,别只是“礼物”而已。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批注:我们学校推行“亲子阅读”和“师生阅读”,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和广播的途径。其实,还可以推行高年级带低年级阅读的方式。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批注:能够让学生反复阅读的书籍应该是经得起阅读的才行。利用“深耕阅读”的时间,让孩子来展示。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批注:科学书籍的阅读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帮助学生找到那个能通过努力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批注:必须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也同样需要。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批注: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我表示无能为力。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批注:学生阅读的开始是从一个问题走向一本书,由教室走向阅览室。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批注:学校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的书籍是需要不断更新的,更要有学生喜欢的系列书籍。这就要靠老师的用心了,为学生去采集一些有用的书籍。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批注:自尊心的保护,自信心的提升。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批注: 千万不要让学生自我放弃自己,自暴自弃。

总批:
本建议中进一步谈了学生的读书生活。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学生的读书是多么得重视。但是,学生的读书习惯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读书,这在我们的日常教育生活中并不少见,因为相对于看视、广播、包括网络等,读书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脑力劳动,虽然它不像其他媒体所要展示的内容来的那么直接,但他对于人的发展与成长,对于心灵的滋润与陶治起着其他媒体起不到的作用。因为,我们教师在学校里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一个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
习惯。

宝林四小宋惠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一个会阅读的教师能够为学生准备适合他们读的书籍。】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让学生的心真正静下来的地方。】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选择自己的书,有点难度。】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强烈同意,读书真的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这样学生书就越来越多了。】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反复的阅读才能读出精髓感悟】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书中畅游学知识是提升自己的好方法。】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作者充分尊重学生,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学生需要阅读,一个负责任、会教学的老师会认识到这一点,我受益匪浅,在日常教学中,我会为学生争取更多阅读的机会,从他们的整体发展上去多考虑,多筹划。】

20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三 六月 05, 2013 3:22 pm

培智 张晓琳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评: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是智障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识字教学应该从早抓起,就正常儿童来说,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智障儿童的识字和阅读教学也是越早越好。如果识字教学不从早抓起,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阅读也是语文学科的学习的重点,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可以说,识字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想要提高智障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突破识字量的难点。

21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给教师的建议》第98条 周三 六月 05, 2013 4:57 pm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张晶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我觉得对于现在的初中生而言,他们能用于阅读的时间很少,更加不可能有效阅读了。】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同意】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说,如果我们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那么学生会乐意静下心来阅读吗?】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现在的一种现象是:学生觉得书——这个奖品对他们而言根本没有吸引力,有无书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对,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会尽量降低难度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之后他会越来越喜欢这门学科,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这样自然而然便能学好了。】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我完全同意,我观察下来,我们班级中有好几个孩子就是因为在一门学科上感觉无能为力便自我放弃了。】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给了我很多启示: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太有道理了,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叫朱旭浩。他的英语成绩很不稳定,回去复习了,认真了可以考及格,糊里糊涂无所谓时考过班级倒数第一而且分数非常难看。有一次在我的鼓励下他回去背了也默了考了57很。他一下课就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没有及格呢?顿时我怕他丧失了自信心就立马安慰他,朱旭浩其实你在慢慢进步,为什这么说呢?我们一起看看。你上次考试是47,现在整整提高了10分,说明我们回去背背默默是有效果的。所以你要坚持哦,现在就差一口气了,坚持下去我们就可以及格了。他听了之后点点头似乎觉得有点道理,依然坚持背、默英语。这样下一次的考试他便考了60。那时别提他又多开心了。其实在我们的严重60很久等于不及格,但就他而言,这是他付出努力后的成果。从这件事中,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从孩子出发,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给学生满足自信心的机会,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感动。】

22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周四 六月 06, 2013 5:26 am

刘乾琪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有调查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读书少,精神世界变得狭窄和贫乏,人也越来越浮躁,因为浮躁,又静不下心来读书,循环往复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另外,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不盲从,发现真实的自我】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人的精神是富足的,那么也就不会把精力放在酗酒或是一些流氓行为上了】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这个藏书量是我们国家高中生难以企及的】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很多高中生每天忙忙碌碌,有完不成的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去探求自己,去认识自己】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多元化智能理论就提到没有全能人,但是也没有全无能人,但是现在我们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是,他们没有能力找到自己所迷恋的,自己所爱好的】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人都是要获得认可的】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评:对于苏翁的这条建议,颇有感触。首先由读书说起,就读书而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有些出国的朋友回来说,在国外地铁里面,很多人都是在读书的,而在中国地铁里面,大都是在看视频的。读书习惯应该是从小培养的,而国内的教育,在这一方面是有缺失的。
   另外,苏翁提到: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但是现在的教育带着功利性,从上至下,学生也不可避免。功利性的学习取向始终影响着学生,约束教育的改革。
   

杨行中学 万芬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好书目录》应该就是苏翁前面几条建议中所提到的第二套教学大纲,广泛的阅读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苏在第54条“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里也曾提到“关于英雄人物的书籍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些英雄人物成为孩子们摹仿的榜样。真正的教育开始于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开始于儿童对人的道德高尚和伟大的向往。”)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我想找好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我不知道别的学校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学校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所以给学生开放阅览室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为了方便管理,每个班级只有图书管理员才能进入阅览室,为班级里每一个学生挑选一本书,作为班主任我看过他们借的书,基本上吸引他们的都是一些漫画、笑话、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等,很少有好的书让他们进行阅读,而且好的书也没有办法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书籍的教育作用已经影响到我们的一生)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阅读的时候学生在思考,书籍教育了学生,学生进行了自我反思,相比较于课本上的东西,课外阅读给了学生更加广泛的阅读空间,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自己与书本上的主人公进行对比,进而影响人的思想)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知识学习总是伴随着信念,即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的情绪。否则,知识只是被搬来搬去的重物。应试教育背景下,学习所伴随的情感,是外在的肯定与奖励,而不是根植于知识本身。因此,许多学生虽然听话地毕业了甚至成绩优异,但并没有真正地热爱知识。)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用读书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从阅读中让学生认识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而不是靠外在的制度,这才是解决社会中不健康现象这一问题的根本)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反复阅读心爱书籍”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体现出学生对于这些书籍的情感价值观)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让学生有探索的精神并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就拿读书来说,学校开设了很多科目,有的学生每门都不差,但是问她喜欢哪一门时,她犹豫了)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这是真正的教育,它关注的是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自尊,获得道德的完善)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总批:
面对现在的教育(虽说现在是素质教育),但是其实学生的负担还是很重,家长问学校拿成绩,这就导致了老师在学校不停的盯着学生做作业,进行培优辅差,相当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成绩上,苏翁建议“不要害怕把学校整块的时间用到学生读书上面去,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
想想现在老师在对待阅读的态度上: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时,老师为什么对阅读有很多硬性的规定,到底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总的来说,你要放心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从而寻找到他都需要的,而不是你要他阅读。

教师进修学院沈亦璋

教师进修学院沈亦璋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大工程!我们现在其实也有这样推荐目录,网上很多,可是权威性的似乎不多,推荐的书各种各样。可是,个人觉得每个学校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是不是各个学校的老师除了一些共性的推荐之外,也需要针对自己学校学生的情况,提供一些比较针对性的书目呢?比如优秀学校和外来人口占比重比较多的学校,对这两类学生的指导应该是不径相同的吧。】。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榜样的树立确实重要,这点我们作为教师确实应该要多话心思。如今网络媒体充斥,学生面临着各种价值观的选择,如何帮助他们选择更恰当的价值观时老师的责任】。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重视学生多方面的积累】。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同意】。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这段说的太好了】。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用情去阅读】: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要让孩子们体会阅读的快乐】。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确实!我们现在过分注重成绩,过分注重用功学好功课,但是却忽略了阅读真正的意义】。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联系我们如今的现实,确实是这样!】。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会不会太过偏激?与他的交往也是必须的吧】。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好制度,不过现在每个学校学生这么多,可行吗?】。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不知闷头读书,更是联系社会】。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从各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这点真的需要我们重视,我们现在对科学领域确实没有那么重视】。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我们现在缺的就是独立阅读!】。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我们现在似乎全部用于准备功课了。。。。】。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我们现在就完全不把二者平等看待】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想法真的很好,学生既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又有时间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学习】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这是自发的嘛?还是教师引导下的?】。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由此看来,教师对于学生兴趣的引领和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帮助学生启发兴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了解自己的学生。可是,现在我们有的学校,一个班级这么多学生,如何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呢?】。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是不是要联合学科教师一起实现?】。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其实对于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信心,能有感受成功的机会】。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真的,要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去学,才会学得好】。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学校,除了教学,更大的任务是育人,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忘记的一点】。 

256月7日完成: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8 周五 六月 07, 2013 9:00 am

华师大宝山实验石慧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我校全体教师编制了一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阅读的好书目录》,其中选择了专门供学生在中小学年代里阅读的最宝贵的书籍。起初,这个书目里包括600种书,后来逐渐增加,到现在已有900种书。这份《好书目录》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大纲。
书目里的每一种书都有几册复本。在我们的这套丛书里,有几架书是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理想形成的时期。因此,十分重要的是,要使那些以自己的生活榜样鼓舞过多少代人的杰出人物的形象进入每一个少年和青年的理智和心灵。在这套书里,关于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书籍占着显著的地位。
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为《好书目录》挑选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的书籍。我们还单辟一个书架,放置供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是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我已经写到过,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思考之室”——也就是阅览室。这是学生集体看书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到这里来阅读推荐的书籍并且做摘要。
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跟认真地、用功地学好功课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学校不善于培养年轻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学,那么任何跟酗酒、流氓行为作斗争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想,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藏书中有几本是经常地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我们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上,朗读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反复阅读的需要。
我们的教师还特别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当开始深入钻研人类知识的某一个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似乎偶然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我们的学生的课后的脑力劳动,大部分用于个人选择的独立阅读,小部分用于准备功课。在我们这里,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
家庭作业主要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样就为自学留下了空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下半天读书和参加小组活动。我们的学生在午饭和午休以后,就在阅览室或家里读书,写作文,写提要,或者从事各人喜爱的活动。这种脑力劳动对于培养自学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生身上都同时出现这种爱好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到达于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但是尽管经过的途径不同,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每当我想到,在许多学校里,在教室的最后排,还坐着一些好像被遗弃的落伍生和留级生,他们心情郁闷,性格暴躁,或者对知识毫不动心的情况时,我就不能不感到一种由衷的痛心。我们不能让这些学生怀着冷酷的心情,对知识毫无兴趣地走出校门!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并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不定时检查,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
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
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
另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
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2页]

到页面 : 1, 2  下一步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