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为了方便学习和交流,建立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想法,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培养教师人文素养要处理好八对关系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1培养教师人文素养要处理好八对关系 Empty 培养教师人文素养要处理好八对关系 周一 十二月 12, 2011 5:15 pm

通河新村小学张雯霞

通河新村小学张雯霞

培养教师人文素养要处理好八对关系
杨治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人文素养缺乏的问题凸显出来。调查发现,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普遍地缺乏人文素养。不但理科教师缺乏人文素养,文科教师也缺乏人文素养。教育管理部门现在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着手制定新的计划,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那么,应该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呢?

教师的人文素养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不可以全盘照搬平时的业务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要处理好以下八对关系:

第一、外在要求与内在动力要统一 教师的培训,离不开教育行政的推动。但是这些推动对教师而言往往是外在的要求。关键还是要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需要有统一的要求。比如,应该要求所有的教师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要注意推动的形式。比如,如果强令教师必须读某本文学名著的话,就很难推行下去,弄不好还会引起教师的反感。而有的学校采用奖励教师自由阅读名著的办法,就很受教师欢迎。再比如,如果强令所有的教师学习某一门统一的课程的话,不能够适应教师千差万别的人文素养需求,就不如提供充分的课程选择机会为好。如果说业务培训是一种“硬”性培训的话,那么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则是一种“软”培训。如果说业务培训带有“功利性”色彩的话,那么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则是一种“兴趣性”和“素养性”的培训。 因此,要把握好推动的力度和着力点,使教师能够树立人文意识,自觉地学习人文知识,并把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

第二、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要统一 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一些短期的培训,这是有必要的,可以促进社会及教师对人文素养的关注。但是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关键要在一个“养”字上下功夫。人文素养是日久天长的积累,有些不是短期的培训所能奏效的。因此,需要把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统一起来,建立长期的培养机制。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长期的学习环境。 在学校中建设教师人文社团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一个是可以把教师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学习团队。二是社团本身可以建设一些人文素养培养的课程,为本校的和外校的教师提供服务。三是教师人文社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四是教师人文社团可以促进本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五是教师人文社团可以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六是教师社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人际和谐。一些学校已经有意识地开始了教师人文社团建设的实践。这些实践已经表明人文社团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团队建设,增强教师集体的凝聚力。 教育管理部门则可以建立“教师人文社团联合会”一类的文化社团联合组织,把许多学校中的教师社团联合起来,统一地为它们提供支持、服务和指导,统一地进行管理。使学校中的教师人文社团能够长期地办下去,为教师的长期学习提供一个学习空间,为人文素养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个强大的课程资源库。

第三、全面学习与特长培养要统一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内容如果过于宽泛则成为泛泛而谈,不够深刻,如果过于狭隘则不利于眼界的打开。这就需要在培养教师人文素养的时候处理好全面学习与特长学习的统一。人文素养的范围是比较宽广的。一般而言,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素养、艺术素养、举止礼仪素养、个人生活情趣的素养、教育素养五个大的方面。教师应该在人文素养的五个大的方面均有所涉猎。但是,在五大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比如艺术素养,包括音乐素养、美术素养等等许多不同的方面。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要注意保持一个比较宽的学习领域,但是更要注意特长的培养。要在广博的基础上有所专长,最好鼓励教师在人文素养的某些方面有一两手“绝活儿”。

第四、分层培养与共同培训要统一 在培养教师人文素养的时候可以建立起一些骨干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基地,以便能够起到引领的作用。上海市设立了“中小学骨干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基地”,在运行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参加基地培训的中小学书记、校长和骨干教师均感觉受益非浅。跨学科的学习、丰富的人文知识、亲历办学现场的体验帮助基地的学员打通了学科的壁垒,开拓了思维,增长了智慧,提升了视野。学员们以更为博大的人文情怀来解读教育现象、分析教育现象、投身教育实践。 骨干教师基地的运作效果好,但是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在将来普遍地推行人文素养培养课程的时候,要注意研究如何建立一个“扁平化”的学习机制,让更多的普通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中并肩学习。在这个平台中淡化上下等级,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学习交流。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可以给人造成一种“等级森严”的感觉,也不要办成“精英俱乐部”。人文素养的培养,其本身也应该是遵循人文精神的。调查表明,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它与一个人的年龄、职位并无太大的关系。

第五、自主建设与专家支持要统一 在课程建设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课程应该采用“同伴互助”的形式。主要发挥教师群体中“专长教师”的作用。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等教师中的“高手”,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应该依靠这些教师群体中学有所长的教师来担负起课程建设和教学的组织工作。我们的课程建设离不开外部的专家,但是,不要“越俎代庖”,凡是教师群体中有能力做的,尽量让教师自己做。需要请专家的时候,应该由专长教师自己去拜师求教,学到了本领之后再来教同事和同行。这样,一方面可以继续提高专长教师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外部专家与学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要发挥教师的主动精神,把人文素养的培养变成教师团体自主、自发学习的过程。教育管理部门要放手发动教师,并作好细致的服务工作,努力赢得教师的认可。


第六、课程培训与主题活动要统一在教师的培训中,培训课程是主渠道,也是最基本的方式。培训课程的特点是信息量密集、规划严格、培训的“性价比”高。在业务培训中,我们主要是采用课程培训的方法。但在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不但要重视人文素养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的组织,也要发挥好主题活动的作用。针对教师的,以人文素养为主题的活动在我们的学校中还不是足够的丰富,开展这样的主题活动可以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教师个人生活的品位,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弥补课程培训的不足。第七、内部学习与跨越交流要统一 为了管理的方便,日常性的教师业务培训一般以区或者学校为单位进行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比较熟识的。在人文素养培养的学习机制建设上,我们应该打破这种熟人的环境,创造跨越区域,跨越学校的新模式。比如,在5门课程当中,有3门必须在外区学习。市区的要到郊区去学习,郊区的要到市区去学习。学习的时候应该进入到基层学校中去,而不一定集中在党校或者教师进修学院等地方。进入到一所“陌生”的学校,本身就是在学习,在体验。多去几所不同的学校去学习,可以进行一定的对比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去基层学校学习不一定非要去所谓的“名校”,很多普通的学校其实也有很多优势和特色,可以给学习者很多的启发。要把这种跨越区域和学校的学习模式建设成为常规的培训模式,而不仅是一时之举动。第八、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要统一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人文知识、人文意识和人文行为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的平日修养。人文素养方面的东西,是很难量化和测量的。不应该对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水平设立层级性的评估标准。我们很难说张老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是98分,王老师的是95分,并就此判断张老师的人文素养水平高于王老师。人文知识相对而言是容易测量的,而人文意识、人文行为是很难测量的。设立人文素养的量化标准,一方面很难找到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推行。处理不好的话,好心可能办成坏事情。因此,人文素养培养的评估标准应该以定性评估为准,定量评估的形式应简单明了。毕竟,人文素养的培养的目的是要调动起教师对人文素养方面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可过于严苛。

大华第二小学 郑玲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