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班主任:罗老师)

为了方便学习和交流,建立2011年上海市宝山区新进青年党员教师论坛,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想法,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暑假批读 第9条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31
月浦实验赵婧
通河小学_唐佩珺
刘乾琪
上大附校陈思思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张晶
罗泾中学陆郁新
杨泰实验苏伊文
大华一幼 陈婷
沈佼姣
大场中学陆乐
华师大宝山实验王莹
少科站叶梦得
菊泉学校彭叶飞
培智 张晓琳
华师大宝山实验石慧
共富实验学校倪晓寒
小精灵 王晓维
教师进修学院沈亦璋
宝林四小宋惠娟
通河新村小学张雯霞
宝虹小学沈旭佳
宝虹朱蕾
华师大宝山实验陆瑶
宝钢新世纪石燕
大华一幼 戴忆蓉
杨泰实验朱晓溪
上海市天馨学校 马佳音
华师大宝山实验陈晨
共富实验学校唐怡宁
上大附中徐沈逸
admin孙利明
35 posters

到页面 : 上一页  1, 2

向下  留言 [第2页/共2页]

大场中学陆乐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只会记忆不会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记忆知识手段,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将知识点发散出去。)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将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这一工作应该是从小培养的。)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
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如何将语法同实际事实结合起来。)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 识记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而不是一味的强调这些需要牢记。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一个规则。我们就可以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并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沈佼姣

沈佼姣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平时教学中也碰到很多这样的学生,能背出公式,却说不清楚这条公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现在很多学生喜欢走“捷径”,他们放弃和老师一起探索知识,而是只求一个结果:这节课要掌握哪些公式,哪种类型的题目是考试的重点,所以有些学生可能会做题目,却根本不知道这个知识的意义)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小结:所以我们在努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他们思维品质的培养,养成爱思考的习惯,让他们能够从抽象的真理在思考中进行概括,拥有这样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让学生减负,因为学科之间不单有知识上的联系,思维上很多也是相近的,这样的强化锻炼能让他们走上社会后也能很好的进行自主学习,真正达到终身受益

admin孙利明

admin孙利明
Admin


[b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2.15pt;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b]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死背公式定理,没用!关键要知道什么时候用公式和定理,公式和定理有什么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公式和定理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这个对学生的理解尤为重要。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适当的时候要给与总结。总结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
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现实中确实存在仅仅思考的同学,或者是仅仅熟记的同学。仅仅思考的同学的同学当时理解了这个知识,第二天这个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就模糊了,应用的时候出现错误。仅仅熟记的同学更糟糕,知识会被,但是由于没有思考,应用的时候不会用。只有将思考和熟记统一起来,学生才能把知识学好。

http://danyuanluntan.365d.info

大华一幼 陈婷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样的学习最终只能变成令人厌恶的死记硬背,变成艰苦的体力劳动。】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学习识记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记忆和背诵,往往容易遗忘,难以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孩子们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感官,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且提高教学成效。】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活学才能活用。】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总批: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们虽然开始逐步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是在分析客观事物的时候,常常不能抓住本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只是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或者想象来进行,他们的理解往往缺乏逻辑性。这是因为受到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的限制,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30暑假批读  第9条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 页 2 Empty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周一 八月 12, 2013 7:37 pm

杨泰实验苏伊文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在数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知识表面的机械性能把公式定理复述出来,但是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以至于不能把理论的东西与实践总结起来)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在上课的时候就会边讲新的知识,边讲配套练习,然后再让学生巩固练习。这成为一套数学上课的模式,称为讲练结合,但是现在的学生会模仿者老师做题,如果类型稍作改变,学生有不会变通,所以上课的时候我不仅会让他们练,还会让他们说,这样才能更加深刻)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通过作业真正反映学生是否真的懂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这一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笑话更加明白,而不是死记硬背,否则死记硬背的只是只会遗忘的更快)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要理解新知识,还必须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必须跟着老师思考,动脑筋,把新知识消化运用到实践中去)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思考之后就会有很多想法,沉淀,通过思考也会把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新知识变成自己的)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这让我想到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凡是教到应用题好多学生都叫苦连天,说看不懂题目而写不出等量关系式。我一直以为学生真的做不出来,是能力的问题。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已经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因为他们自己连思考都没有,就定义自己应用题做不来。从而害怕做应用题,所以教师还是必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养成他们思考的习惯,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
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罗泾中学陆郁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
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总批: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光要看他对于该背该默单词、公式的记忆,更多的是不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应该整体教学呢,完整地教一个整体,而非把一个一个板块填鸭授予,再让学生自行拼凑,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希望所有的老师都领悟到这一点,从根本上教,让学生学到最本的东西。

32暑假批读  第9条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 页 2 Empty 《给教师的建议》第9条 周四 八月 15, 2013 4:46 pm

上大附中实验学校张晶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对,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也亲身感受过】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同意】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
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人们经常说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所以我觉得教师在教学生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次就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否则后续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改掉第一印象】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怎样把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这是我没有想过的一个问题,而我想的更多的是怎样把抽象的真理与实际联系起来。我在教学的时候总是希望找到与学生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例子力求让学生把抽象枯燥的知识记住。或许,我也可以尝试一下,在学习语法时,提供学生一些例子,要求学生自己思考这些例子的异同之处,自己得出一定的规则,然后再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对照检验,这样,或许学生的自学能力会提高,同时,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此外,在第一次教学新的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精确,因为第一印象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后续理解力。而且,第一印象一旦产生,之后要改变会很困难,这也就是本条建议中所说的“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33暑假批读  第9条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 页 2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 周四 八月 15, 2013 7:03 pm

上大附校陈思思

上大附校陈思思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正如我上课时候教授的数学公式和概念,学生很容易进入一个死循环——读公式、背公式、套公式,碰到题目稍有变化边不知道怎样灵活运用公式)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每次做小测验之前都会想着给学生们复习一下再测验,时候想想这样其实是自欺欺人,既然测验的目的是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又何必复习呢,而且测验后自然需要试卷分析,又何必花双倍的时间在同样的东西上呢)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
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刘乾琪



[code]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政治考试前会有复习提纲,很多学生只背了答案,到考试的时候却不知道这一肚子的答案往哪里用】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35暑假批读  第9条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 页 2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 周三 八月 21, 2013 4:17 pm

通河小学_唐佩珺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批注:有效地理解规则、运用规则是帮助学生掌握规则的方法。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
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总批:
特别是数学教学,往往要掌握许多公式定理,但是这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无疑是十分痛苦的,但是相反去采访那些学科的尖子生往往会发现他们并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去背公式定理,那么那么的学习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习题中检验,哲学思想就是实践是硬道理,所有的公式归根结底是要化作工具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如果不是当做工具去运用它,那么这样的学习说到底是徒劳的。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不是把公式定理割裂开来,要求学生背出来,而是要用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定理制定的依据,从而理解定理,然后再在实例中通过定理公式解决问题,教会学生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定理,顺其自然的掌握了它。

36暑假批读  第9条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 页 2 Empty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 周六 八月 24, 2013 4:45 pm

月浦实验赵婧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句话十分有道理,没有理解的记忆只能是过眼云烟】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因此我极其反对一些教师让学生先行回家背诵完全没有理解和接触过的单词】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让学生自觉发现大量事实背后的真理,继而学习着自己去概括真理,是一种有效的、长久性的学习方式】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学生在小学学段有没有学会从事实的思考中提炼概括,对于今后中学的学习十分关键】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
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俄文书写错误的例子比较难以理解】

总批:这条建议围绕如何帮助学生从事实的森林中寻找到概括真理之花展开,我认为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如今的应试教育使得许多学生都或主动或被动的进行“填鸭式”的死记硬背学习方法,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看是极其不利的,僵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必然会带来创新能力的滞后,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还是要从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做起

菊泉学校 左莹芳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9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是的,学生学会的知识,不会应用,有时还会乱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知识”的识记是一个层面,而“思考”是更高级的层面,我们不应用用这些已经记住知识,自然而然就忘记了知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所以,在学习中要温故知新,技巧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什么现在有一些家长总是反应,不管自己在家里辅导地在认真,孩子却总是成绩平平,更有甚者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思考,总是死记硬背,无法把识记的知识和问题相结合,他们也许牢牢记住了,但是不会用。】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就像人的第一印象一样,对孩子来说,如果第一次学习的知识是错误的,并被他记住了,那么再去改变矫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个困难甚至大于他学习新的知识。所以,老师要拿出负责人的态度,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内容,避免出现错误。】
【总批:这条建议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被“死记”,而是从大量的客观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圆”的过程中,老师会列举出很多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圆”,然而,最终我们还是要去掉色彩,去掉图案,只留下圆的轮廓,让学生理解这样的形状。这在我看来就是最简单的抽象。在低年级你会常常看见这样一组算式:10+10=20,9+11=20,8+12=20……,我们会要求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其中的规律,他们可能会告诉你,第一个加数在变小,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了,和都是20,他们眼里这些变化是分开的没有联系的。他们却没有办法得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因为他们的思维发展的水平仍然以直观为主。但当学生们到达高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告诉你,一个加数变大,另一个加数变小,和不变。这就是他们在大量的事实铺垫之后,自然而然抽象出的结论。】

38暑假批读  第9条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 页 2 Empty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周三 八月 28, 2013 10:59 am

杨泰实验学校 杨莙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这似乎涉及到教师教学的方法,演绎法和推论法,文中似乎是更加支持推论法的实行,即先寻找规律,再得出结论,通过作业再加以巩固。]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这似乎与我们的英语教学也有着很大的联系,有时在教学语法时,老师喜欢将一些语法规则和盘托出,认为这样即节约了课堂的时间老师又能解释地更清楚一些,可是老师却忽略了给学生时间思考的过程,那么学生对于这些规律的认识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了。]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做题习惯,很多同学都养成了这样的一个坏毛病就是不管拿到怎么样的题目总是先做题,而不是先对解题的过程进行整理。 ]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学科间的内容联系可能并不多,但是学科间的许多学习方法或是思维习惯还是基本相通的。]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
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总批:说到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文中给的建议是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通过老师给予的大量事实来总结规律,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进行识记,而不是把思考和识记的过程完全割裂开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分裂的教学就很容易导致最后学生只会背公式,而不会真正地去解题,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39暑假批读  第9条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 页 2 Empty 《给教师的建议》9 周一 九月 02, 2013 10:37 am

进修学院钱婷婷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 【识记、理解、运用是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三个递进,就像一个金字塔的三个层面,识记,俗称“背诵”,是这个金字塔的最基础的第一层,也是达到能理解和会运用的“敲门砖”。】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别说小学生,连我们成年人在识记背诵的时候都是很痛苦的,小学生如果碰到很难的题目,以后可能都不愿意学了。】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就需要教师先思考,联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思维总是一步步发展的。】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
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总批】:
第一次学习这个知识的经历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次学习的经历是否成功,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是很重要的。
而关于识记,别说小学生,连我们老师有时候要考试什么的,遇到要背东西,总是能听到大家怨声载道。在识记背诵的时候很痛苦是众所周知的,靠的是我们大人的意志力和死记硬背,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意志力肯定是很弱的,而作为教师,一个较好的办法是,如果能将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之中,比如举他身边的例子、拿出这件实物给他看,让他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帮助他理解这件事之后,而这一步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金字塔的第二层“理解”了,因此,这时候的识记就呼之欲出了。

大场镇小学 成琦

大场镇小学 成琦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你们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因此这些学科的内容都是一些有体系的概括,而这些学科的知识则首先表现为要能够把这些概括在实际作业中加以运用。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平常会说:"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但是为什么学生会死背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死记硬背这种有害的现象呢?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由弄懂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 (规则、公式、定理、结论)的道路,一定要经过实际作业,而完成实际作业就正是掌握知识。【非常同意识记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死记硬背。】
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即思想深入到事实、事物、现象中去)的过程中进行。譬如学生要学会俄语中硬音符号的正写规则。教师就先让学生分析大量的事实--分解包含硬音符号的词,解释这些词的写法,引导他们识记和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则。实质上,这就是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地思考这一规则。学生们逐渐地意识到,他们接触到一种有概括性的真理。这一真理能运用到许多词上,这就是规则。这一规则之能够熟记,正因为它经过了多次思考。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教育过程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性。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许多事实使我深信:学生会不会对算术应用题的条件进行思考(特别是在四、五年级),正是取决于他是怎样掌握抽象概括的。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把应用题的条件读一遍,先撇开数字不管而对它进行思考,先不进行具体的算术运算,而是先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脑力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如何把所看到的通过联想,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老说并不容易,需要老师引导。】 根据我所看到的无数事实和儿童的遭遇,得到这么一条信念:许多学生在算术上(以后又在代数上)的学习落后,这是我们这里所谈的脑力劳动中许多难以捉摸的缺点所造成的结果。人们关于学科间的联系谈论得很多。每一个教师都很清楚,应当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找出与其他学科教材相互交织的那些点。但是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那么数字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大家知道,许多小学教师和中学语言、文字教师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要为学生自觉地掌握语法规则而斗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写错别字,是学校的一大苦恼。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实:一个学生在初学俄语教材时,没有牢固地掌握前缀pa3-和pac-、6е3-和бес的正写规则。他在这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力求消除这种落后状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运用有关规则的练习。他教给学生:先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然后再完成练习。这种作业似乎应当带来良好的效果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学生在十年级的作文考试里,还了这
样的错字:"разчветает","расбежагс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多年的经验使我得出结论:在学习语法时,会不会运用知识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于事实的思考之间的依存性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里,对抽象真理、概括(如语法规则)的第一次认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要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教材时就不让学生犯许多错误。同时做到使他能熟记规则并且能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并不是一项初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任务。
因此,我们得专门谈谈第一次学习教材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理念总是先熟读理解背诵,积累一定素材,再在模仿后进行创作。也就是需要模仿,需要积淀,这也是一种方法。但是多多少少会禁锢孩子们的思想。这也许是我国孩子在创造性上不如国外孩子的一个因素。保守的国情,保守的教育,稳中求进。但是如何把一些好的理念,比如把这些需要熟读背诵的内容和让孩子们思考,联想有机完美的连接,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返回页首  留言 [第2页/共2页]

到页面 : 上一页  1, 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